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分类
芒果体育官网入口: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昆明着力打造宜人宜居的绿美春城

  隆冬时节,春城昆明依然暖阳和煦。昆明人的微信朋友圈,常常被蓝天白云、烂漫樱花霸屏,这是市民对昆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自信和认可。

  2023年,昆明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守护好“昆明蓝”的金字招牌,全市空气质量排名省会城市前列;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滇池全湖水质Ⅳ类、阳宗海水质Ⅱ类,27个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1.5%,无劣Ⅴ类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提前一年完成省控断面脱劣任务……

  昆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描绘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幸福春城新画卷。

  在社交网络的热搜榜上,昆明是常客。冬樱花大道漫步、海晏村赏日落、滇池大坝喂海鸥……每一次上热搜的图片、视频背景都有同一个色调——“昆明蓝”。“昆明蓝”是昆明人的乡愁,也是很多人的向往。保护“昆明蓝”,早已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目标。

  在昆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大气污染防治始终是重头戏,昆明市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昆明“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一。

  在同一片天空下,大气污染防治不只是某个部门、某个城市的事情,而是需要合作联动的一项系统性工作。2023年,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守护好“昆明蓝”的金字招牌,昆明市统筹推进滇中城市群大气联防联控工作,共同保障区域空气质量,协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高位统筹打好蓝天保卫战。抓好以PM2.5(细颗粒物)和O3(臭氧)协同控制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好季节性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召开春夏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调度会议,印发实施《2023年昆明市春夏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组织召开2023年昆明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会议,印发实施《2023年昆明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安排部署秋冬季颗粒物削减攻坚相关工作。组织开展2023年挥发性有机物排查整治,对164家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排查。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累计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3638台,核发环保号牌1346台。加强空气质量预判预警,发布空气质量预判周报45期、空气质量月通报10期、空气质量预警13次。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将主城区渣土车全面更换为智能渣土车,对运输物品全覆盖。同时,对渣土车及时定位,严防渣土车乱开乱跑。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管控,强化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开展砖瓦行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大对安宁草铺片区内石油、磷化工、钢铁、建材等企业的监管。近年来,外源污染对昆明空气质量的影响较为突出,尤其是春季,因周边区域森林计划烧除、开垦烧荒引发空气质量异常波动的情况时有发生。为统筹推进滇中城市群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5个地区生态环境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印发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共同应对外源污染问题。2021年3月,《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针对因气象条件、外源污染等因素导致的春夏季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情况开展春夏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同时,严格落实扬尘、臭氧污染防控现场督促机制,加强夜间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曝光主城区建筑工地噪声扰民。经过几年的精准治理,昆明市扬尘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PM2.5、芒果体育APP下载PM10指数大幅度下降。

  近年来,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国前列,2023年,昆明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53%,“昆明蓝”已成为春城亮丽底色。

  随着寒假到来,昆明又迎来大批游客,到滇池边喂海鸥、到湿地公园看日落,成为热门游览行程。站在滇池畔,水面碧波荡漾,红嘴鸥与游人嬉戏,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在碧水保卫战中,昆明市提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2023年,昆明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新格局,在坚决全面彻底抓好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的基础上,综合采取“控源截污、精准防控、科学补水、生态增绿”等工作举措,抓好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入湖河道整治、水生态修复保护等重点工作,不断完善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全力实现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目标。

  2023年,滇池流域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成立,统筹做好“河—湖—厂—网—闸—泵—池”一体化调度,通过草海—外海联通泵站,实现草海到外海的水资源调度;充分发挥18项面山防洪滞蓄工程补水的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及时收集初期雨水;认真落实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并加强流域空间管控,强化执法监管。在滇池水环境污染防治中,持续开展环湖截污和河道整治,沿岸村庄污水收集处理、流域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将66条入湖沟渠纳入河长制管理,实现重点河渠湖库全覆盖;进一步修订完善“一河一策”,抓牢抓实入湖河道治理;制定海河、广普大沟消除劣Ⅴ类攻坚行动方案及东大河、姚安河、虾坝河水质达标工作方案,劣Ⅴ类河道及城市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常态化开展“三清”工作,做好城区雨污分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滇池外海西岸(西华、观音山南、观音山北)1707.25亩湿地建设完成,海洪湿地、永昌湿地、捞渔河湿地提升改造也全部完成。

  至2023年,滇池全湖水质已连续6年保持Ⅳ类。阳宗海水质达Ⅱ类,27个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1.5%,较2022年同期提升7.4%。45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4.4%,较2022年同期提升8.8%,提前一年完成省控断面脱劣目标,处处呈现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象。

  围绕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的目标,昆明持续推动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183个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46个重点村基本实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海晏村、福安村、小渔村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初步构建“点上出彩、线上出新、面上成景”的环滇池生态旅游圈。

  如今,环湖东路的杜曲村,老旧的土坯墙绘上了“滇池乡居图”,让人眼前一亮;大渔街道的海晏村有网红沙滩、绝美落日,还有特色民居“七十二道门”、一颗印式传统建筑等,成为热门打卡地;卧龙古渔村的渔浦星灯、福安村的乡愁记忆、河泊所的古滇文化、观音山的白族文化、百草村的中草药文化等,不断吸引游客前往。

  在晋宁区上蒜镇小渔村,前来游玩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赵女士一家心里乐滋滋的,赵女士介绍:“村里第一家餐馆就是我家开的,用的是自家房屋,如今年收入近百万元。”她还计划新建一幢3层住宅楼,为来村里养老的外地人和创业的年轻人提供长租公寓。在昆明,有很多像上蒜镇小渔村这样的村子,近年来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生态美、环境优、产业兴、村民富”的美丽蝶变。

  越来越多的昆明市民发现,自家附近出现了可供休闲、赏景、运动的各类大小不一的公园,这些公园在刷新城市“颜值”的同时,也成为广大市民亲近自然、拥抱绿色的好去处。

  家门口的公园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与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相融合,赋能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展现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正在昆明进行着生动实践,推窗见绿、开门入园,这种自然而朴实的生活理想正在照进现实。

  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昆明坚持公园姓“公”、绿美为民,着力打造可见也可达、可赏绿也可享绿的公共绿化空间。立足云南特色、春城特点,按照国内一流、西部顶尖的标准编制公园城市建设规划,昆明市制定《昆明市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着力打造昆明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公园城市建设导则三级规划体系。同时,积极推动“公园+”“+公园”建设,构建城景相融的景观格局。在“公园+”方面,突出公园建设的体系性、主题性以及联动性;在“+公园”方面,结合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把公园建设所倡导的生态、绿色、可持续的理念标准,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公园形态和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

  2023年,全市新增和改造500个口袋公园,全市公园(游园)数量累计达千余个。同时,四季有彩、处处飞花的城市景观效果也逐步实现,62组立体花坛、18面花墙成为网红打卡点;人民中路以民族花鼓为主题的立体花坛和以56个民族人物形象为图案的花箱,充分展示了云南多民族文化融合特色;“圆通樱潮”“龙泉探梅”“金殿茶花展”等花事品牌持续深化。

  值得一提的是,环滇池生态绿道建设加快推进,环草海段和海埂公园至三个半岛段37.1公里绿道基本贯通并向市民开放,成为市民跑步、骑行、散步的新晋打卡点,盘龙江美丽河道贯通滨江绿地中8.8公里的健康步道也成为集亲水、透景、休憩、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滨水绿道。

  2023年,昆明大力开展主城区道路补绿工作,补植乔木2.4万余株;新增城市绿地约215公顷。公共绿色空间提升方面,推进绿地开放共享,首批开放试点公园和绿化广场37个、绿地41片,面积达124.93万平方米;开展广福路庄家塘立交桥墩等路段垂直绿化试点。按照“路园相连,城景相融”的理念,选取主干道北京路1.8公里作为示范段,提升改造1.07万平方米存量绿地,精心打造茶花公园、震庄宾馆红墙等5处特色游园节点;开展北京路、广福路、西海路等重点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工作,昆明火车站北广场公园化提升改造显成效,新增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花箱24组,形成了独特的公园式广场,有效提升了国际化铁路枢纽门户形象;创新开展“园林绿化气象谱”工作,探索完善园林绿化气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气象分析助力园林绿化精细化管养。昆明将滇池绿道(环草海)周边暂未开发利用(留白)用地打造为“潮玩”苗圃,创新“1345”策展型苗圃运营模式,实现苗圃功能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至2023年底,昆明主城建成区绿地率达40.6%,芒果体育APP下载绿化覆盖率达43.6%,人均绿地面积达12.32平方米。

  在“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的加持下,昆明正大踏步向“春城无处不飞花,国际花都誉天下”的愿景迈进,奋力打造“高原明珠 绿美春城”。

  蓝天、碧水、净土、生物等生态资源,助推昆明旅游、生物制药等产业蓬勃发展,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近年来,昆明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开展“碳惠春城”试点示范,围绕绿色低碳出行、节能低碳产品消费、绿色低碳生活、绿色低碳公益等领域,打造“碳惠春城”绿色低碳场景。盘龙区联盟街道长青社区积极创建绿色低碳社区,打造绿色低碳环境教育基地,促进社区节能增效、节材降耗。“我们通过开展低碳文化宣传教育、建设市民低碳林、打造低碳集市等方式,将社区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示范平台和教育基地。”长青社区工作人员说。2023年6月,长青社区上榜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成为云南省第一个综合性绿色低碳社区及低碳示范点。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中,以“无废细胞”建设为基础,盘龙区东华幼儿园创建全省首个“无废幼儿园”,盘龙小学创建全省首个“无废小学”,盘龙区金辰街道创建全省首个“无废街道”环保示范项目。在昆明,绿色低碳生活已成为新风尚。

  丰富的物种,是昆明绿色发展的另一重要资源。2022年12月,COP15第二阶段会议达成了历史性成果文件——“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明在全球诸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殊荣。以此为契机,昆明市委、市政府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显示,约90%的重要生态系统和超过90%的国家一、二级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滇池金线鲃、银白鱼、富民枳等一批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重获新生。

  依托丰富的物种资源,昆明花卉、生物医药等产业“百花齐放”。花卉产业成为昆明特色,因处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全球只有南美哥伦比亚、东非肯尼亚及云南可以大批量生产温带鲜切花,经过近40年的培育和发展,昆明已成为全国鲜花消费市场最大的供应地和交易中心。在斗南花市,每天上市117类1600多个品种的鲜花,鲜切花产量占全省的62%以上,交易量占全国的5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也蓬勃发展,推出了一批以三七、青蒿、天麻、灯盏花、刺青果等特色植物为原料的药品、药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典型案例。

  在“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进程中,昆明认真落实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绿美园区建设,营造园区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发展环境。例如,宜良产业园区以创建绿美示范园区为目标,不断提升园区“绿美”度和“循环低碳”度,推动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开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新能源利用模式,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安宁产业园区管委会制定《绿美三年行动计划》等工作方案,邀请专业园林设计单位对园区绿化美化工作进行长期规划,做到把土地合理利用、把绿化效果做好、把绿化成本降低……

  昆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严把产业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逐步优化全市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新能源利用稳步发展,煤炭消费占比逐年下降;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强化污染者责任,倒逼企业减污转型,不断提升昆明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数据显示,2023年,昆明撒永山等8个光伏、风电站投产并网,新增新能源装机100万千瓦;新建充电站523座、换电站15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59%;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99.03%。

芒果体育官网入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昆明着力打造宜人宜居的绿美春城

  如今,昆明绿色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成色更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昆明成为现实。

  2023年,全市新增和改造500个口袋公园,全市公园(游园)数量累计达千余个。

  至2023年底,昆明主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6%,绿化覆盖率达43.6%,人均绿地面积达12.32平方米。

  2023年,首批开放试点公园和绿化广场37个、绿地41片,面积达124.93万平方米。

{Copyright © 2017-2023 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湘ICP备1100271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