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公司动态分类
景观规划设计汇总十篇

  在国内消费从物质消费慢慢转变成精神娱乐消费的过程中,旅游这一产业也开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作为景点最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旅游这一产业的核心资源,旅游景观成为了相关从业人员最重视的焦点之一。对旅游景观进行发展计划和设计是繁荣旅游产业,丰富景点景观和内涵的最简明扼要的方法。

  1.1 保护多于发展的原则。景点的景观,特别是自然景观和古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景点最核心的吸引力当属其原始状态,发展和丰富景点景观和功能,要以保证其原始景观状态的真实和完整为前提。所以,保护多于发展应当作为景点设计规划的首要原则。

  1.2 统筹原则。景点规划的本质是在原始景观最大程度上被保护的情况下,对相关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保护工作尽管是景点规划的前提,但这并不是说只能保护而不能发展。国内的景点与国外不尽相同,因为历史性,很多定点都多多少少与人文历史挂钩,因此有着各种需求,需要对景点进行开发。只有综合各种需要,统筹安排,才可以从本质上协调保护和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挖掘。

  1.3 自然为主原则。景点最具观赏性的景观还是自然景观,景点的规划发展,要最大程度上保留其自然原始景观,以景观的自然属性和底蕴作为核心,保护景观的差异性。特别要注意防范商业化和同一化的发展思路。

  1.4 坏境承载冗余原则。所有的资源都是有使用限度的,特别是自然资源。景观作为一种资源,其承载使用的能力同样有一个最大值。在旅游资源被使用时,当景观的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就可能产生比较严重的结果,这种情况下,景观的观赏性和其他功能会有彻底丧失的风险。所以在规划景观必须要考虑其环境承载能力,使用设计冗余的办法控制使用强度。

  1.5 功能区划分原则。根据景点景观的分布与特点,实行分区管理。比如可以将游玩区、住宿区、消费区隔离开来,使各功能区不相互干扰,保证景观的纯粹性和协调一致性,同时还能对景点的景观进行保护。

  2.1 确定景点划界。景点的划界,应综合考虑景点的景观是否具备自然景观的连贯性,或者是否具备人文景观的整体性。这种思路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景点价值的挖掘,同时不会产生违和感,也利于对景区资源进行集中保护。考虑到行政归属问题,还要按行政区的规定划界。

  对景点进行划界,应该以显著的地形地貌或者其他地面标志作为基础,可以在地图上标识,也可以在景区实地立标。

  除了景观界限,景点的划界还应该考虑景观的属性。包括其文化属性、观赏属性、资源属性、位置属性、功能属性等。按属性划界更有利于对景点进行定位,增加景点的辨识度,更容易确定宣传方向和营销方向。

  2.2 景^评估。景观是指可以吸引人们观赏,能够被用来作为景点核心吸引力的事物的综合资源。景观是景点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景点赖以生存和体现价值的资源基础。景观的评估是指对景观进行分类,以及对其各种价值的评估。景观评估需要详细全面,一般需要进行的有,景观的背景和历史分析、景观的分类甄别、景观的级别确定、景观价值的评估等几个部分。

  评估完成后,需要给出评估结论。评估结论主要包括三部分:景观等级评定、价值分析、特征属性描述。价值分析要通过对各个评估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而特征属性描述则需要简明扼要的对景观进行定性。

  2.3 设计目标和规模。对景点景观进行设计规划,要有一个终极的设计目标和规模,目标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景观的保护目标,二是景观价值的发展和挖掘目标。规模方面,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状况,从而设计出一个合理的规模。

  2.4 功能区的划分和位置设置。景观的分区需要一个明确的区域设置方案。可以用按级开发作为分区的基础,根据每一个区块可以利用的程度进行开发,综合协调景观保护和价值实现的矛盾和需求。

  根据每一个区块可以利用的程度,要综合协调,全面规划,明确界定各类景点、各种保护区域、服务型功能区、社群居住区以及其他的区域,同时对景点的景观保护、基本建设、其他设施这些方面做出合理的设计。

  景点要按照景观的性质、特点和周边环境制定符合规范的区域划分,并且应按照三个准则:①位于一个分区中的事物,其基本特征应与其周边的环境保持协调;②单个分区内各种元素的设计方法、原则和最终效果要保持协调一致。③设计区块划分要尽可能保证景观原始状态的不被破坏。

  按照差异性的需求而做出的分区,需要遵循几个原则:①对景观有规划功能特性的需要时,可以采用区块划分;②需要对景观的属性进行精准定位时,可以采用区块划分;③需要对特定景观竞选保护时,可以采用区块划分;④在较大的景观或景点,当其属性复杂,占地面积大且管理上有难度时,上述的集中分区原则和方法可以同时使用。

景观规划设计汇总十篇

  2.5 景观观赏规划。景观观赏规划需要定位景点的景观属性以及观赏主体,需划定观赏景观和观赏线路、观赏途径地、游玩指导等注意事项。景观观赏规划的内容主要有,景观属性解构、景观想象构思、观赏活动安排、单个景观游览、线路安排和日程规划、游客规模控制、景观观赏系统性讲解等。景观属性解构以及景观想象构思,需要按照景观的丰富性以及强调自然美的准则,对景观和其他观赏性事物的类别、规模、属性、位置、形象引申以及观赏形式,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构思。特别是观赏位置和观赏形式,要充分考察各种观赏方式、各个视角景物的美感,然后据此规划出详细的观赏方案,包括观赏点、观赏角度、观赏距离、光线控制、视野控制等等。

  观赏活动的安排,需要规划观赏项目的选择、观赏的形式、观赏时间和具体方位的安排、还包括观赏地和有课的自主活动。同时要按照几个准则,①同景观的竖向相协调,同设计的目标相协调的前提下,可以安排新鲜、奇特、别具一格、的观赏活动;②综合分析景观及其周边环境的功能承载,保障景观资源可持续;③因地制宜,且要考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④充分按照景观地的风俗习惯,呼吁有课遵循当地的一些风俗。

  单个景观游览需要把经典的一些景观单独拆分,方便游客有针对性的观赏。这需要将景观拆分成一个个的组成单元,同时也要按照一些原则:①按照景观的属性和大小、景观的区块划分、构图意象和观赏需要来进行拆分;②让观赏的景物在相应的拆分单元和景观整个风貌上都展现出良好的效果。③让不同的景观之间、拆分单元之间可以相互衬托,交相辉映。

  景观的构成规划,其中有景观的组成元素、景观属性、景观大小、景观的游客容纳能力;同时景观还可以分主次、在此基础上安排搭配的景物和观赏的前后顺序;另外还有景点的服务设施配套;景点的游览导图四个部分。

  景点的规划,同样的,有组成元素、景点属性、景点大小、景点的游客容纳能力;景点的规划布局、主要景观次要景观、景观丰富性规划;景点的观赏项目以及路线安排;景点的配套以及游客转运能力四个部分。

  观赏线路的安排需要按照景观的属性、观赏的形式、游客的组成、游客的体能和观赏爱好等一系列问题,仔细规划主打线路以及各种单一线路。

  景观的概念比较大,物质实体可以是景观,某一事件或现象也可以是景观。景观可以处于高山深谷,也可以处于喧嚣的闹市。景观既可以是自然的造化,也可以是人类文明的闪光。景观有着许多比较明显的特性,且常常与周围环境分不开。按照景观的属性,可以对景观进行类别划分。观赏类景观主要有地理景观、水文景观、生物观赏性景观、气候天气类景观、文明遗迹类景观、城市化景观和田园景观等。

  地理景观,主要有山峰类景观、地质结构类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溶洞类景观、侵蚀景观、洞坑类景观、荒漠景观、沙滩景观等;水文景观,主要有沿河风光、水文漂流、孤岛类景观、水底景观、海岸线景观、河湖景观、瀑布类景观、泉水类景观、涨潮类景观等;生物观赏性景观,主要有树林景观、大树类景观、草木类景观、沼泽湿地类景观、各种野生海生动植物;气候天气类景观,主要有下雪景观、雾霭景观、日出日落景观、云雾类景观、极地景观、极地极光等;文明遗迹类景观,主要有文明遗址等;城市化景观,主要是一些现代化基础设施类景观。田园景观则包括,乡土民俗、民族风貌、耕作现场、鱼塘水塘、原生牧场、原始生产方式等。

  常见观赏景观设计规划,主要涵盖自然景观设计、建筑类设计、溶洞类设计、竖向类地形景观设计、人工观赏景观设计。

  自然景观设计应按照五个原则,①保护初生群落周围环境,对于有大树、古木、珍贵树木的地区,要加以保护,并按照当地种群特点,顺势发展特异性动植物;②按照当地环境,逐步改善植被的多样性,丰富动物多样性,挖掘植被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提高景点的生态系统功能;③可以在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引进一些新的植物作为景点树,利用各种植物的搭配,提高景点的可观赏性;④景区内的各种植被,其规模、葱郁程度、类别搭配、季节性搭配、主打植被、地表类攀缘类搭配、特种种群、具备特殊内涵的植物等,需要有详细的规划设计控制;⑤植物类景观的布局要和其他的景观区块相互衬托补充;

  建筑类设计规划也要按照四个原则:①要保护当地有着一定作用或者内涵的原生建筑及其周边,特别要慎重维护具有文考价值的建筑,同时不能破坏具备特色的居民建筑;②景点内如果要设计规划新的建筑,其风格、特色应该要按照周边环境和原有建筑来设计,同时不能与自然风光产生违和感,在新建筑同环境以及旧建筑风格能够融合的前提下,设计出新的特色景观;③建筑的规划和地基的搭建,需要按照当地的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在对当地的植被和地貌不造成大的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基础地形地貌进行新建筑的建设;④景点内的各种建筑,其功能和属性、大小、规格和等级、区位和净高、颜色搭配等,都要有仔细的按区划分规划方法。

  溶洞类设计也要按照四个原则:①首先要保护溶洞本身的形态结构,特别是不能破坏整体系统,因为溶洞熔岩的形成,其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维护溶洞内的各种珍稀独特的景观及其形成环境;②观赏溶洞的游客数量、游客类型、承载能力、景观形态意象引申、景点安排、区块的拆分、观赏的形式、观赏路线的安排、游客指导等一系列方面,景点都需要精细规划,并严格按照自然化学原理,同时保障溶洞的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历史价值,科学合理的对溶洞的价值进行开发挖掘,形成独特的观赏特色;③协调兼顾溶洞的内外景观,按照条件因地制宜地培养溶洞植被,另外,溶洞内的一切自然景观都不可以进行人工加工;④溶洞内的景观和各种配套、排水系统、电源管线系统、突发灾害安防系统等,都应该按照洞内的整体景观风格进行设计。

  竖向类地形景观设计也要按照五个原则:①保持当地原生的地形地貌及其周边环境,着重保护特殊性地址形态、各类岩石、岩土和地表、水质和水源,各种采石采矿行为应该严禁,同时各种不规范未批准的挖填平整也是不允许的;②要按照当地地形,科学利用地表元素素材,出色的规划特色景观,同时不能大规模地改造地形地貌或者进行平整,可以将废弃不用的土地、或者用于防范自然灾害的土地重新利用;③重点保护又需要重点建设的地方,要采用边保护边开发,边开发边保护的策略,坚决不能使用滥挖乱填开发方法,而是要综合规划地形地貌的再利用,在_发的过程中,对遭到破坏的要实施工程上的补救,对水系和地表进行再疏导和恢复,难以恢复的可以运用创意创造出新的景观来补救;④竖向类地形设计需要为相应的景观设计、基础建设、水文建设和其他规划设计形成辅助条件,同时做到相辅相成。

  人工观赏景观设计。人工观赏景观设计是借助人造手段模仿自然推演或者时间演进的景观。人工观赏景观在人造景点非常常见,是一种新的景观设计规划方法。

  人工景点在规划分类上可以划分几类:陈列型人造景观、表演型人造景观、游客参与型景观。陈列型人造景观为主的景点有点像大型的室外博物馆,游人可以通过观光满足其需求。表演型人造景观,人的表演也成了景观的一部分,游人在观赏静景之外还可以观赏人的歌舞,通常景区的歌舞或其他表演都会追求新奇,以此满足游客的需要。游客参与型景观则更进一步,游客可以自主的参与到景观当中,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感会给游客带来极为新鲜的体验。

  所有常见的景观设计当中,通常都有几个共同的目的,首先,力求景观具备文化内涵,强调艺术特征,强调历史底蕴。主要方法包括发现和发掘与景观相关的风俗人情,民族特色,或者通过历史溯源找到景观的历史背景等。因为这些是和人们的生活追求相一致的,人们去景点,很多时候不单单是去看景色,还常常关心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其次,对原生环境的追求,主要有对地形地貌的保护,对水文环境的保护,对当地动植物的维持,对空气环境等的保护。因为景观的生态环境和其原生性,芒果体育最新网址与景点的可观赏性、特色、内涵都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保护了这些才能保障景点的发展可持续;最后,对直观美感和观感的追求,景观的设计很多都是以人的直接视觉效果为目标,虽然这种景观相对而言是狭义的,但是往往能带来最直接的效果。

  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是景点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好的景观设计和规划不但能够对原生自然景观进行保护,还可以实现景观价值的最大挖掘。掌握景观设计规划的基础理论,提高景观设计水准,对于景点的开发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的外在表现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表达城市的气质和性格,同时体现出市民的精神面貌与素质。一个富有特色、充满生机的城市能够使市民感到舒适与愉悦,唤起他们对生活在该城中的自豪感,从而增强城市的社会凝聚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景观问题在许多城市已开始得到重视。本文拟就城市景观的构成与内涵,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原则作一个初步探讨,以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一定基础。很多人对景观这个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将其与绿化混为一谈,事实上这是景观表层的含义。景观是个复杂的概念,目前专家、学者对这一概念阐述不一,景观从本义上讲是人的视野内所感应到的自然景致。景观设计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并应用艺术美术理论法则,通过规划与设计处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及最大的福祉。换言之,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就意味着社区的消失,景观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就成为了失落的场所。

  1、全面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包括“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景现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态”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

  工业文明带来的交通机械化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似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曾经或正在为机器而设计,以达到快速和高效时设计的目的。发展工业成了达到整体经济快速前进的最佳手段,这样的错误认识让整个城市也变成了一个由各个零件拼凑而成的机器。有些市政建设将城市景观定位定错,所实现的环境只能是个纪念性的场所,这些场所功能单一,甚至完全没有功能性;我们可以理解,在全球经济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绝大多数城市都越来越依赖污染严重的汽车交通,单调乏味的摩天大楼,以及就会被冰冷的建筑所取代的分散绿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一个城市的现代化;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避免盲目规划,脱离人性与自然的和谐,重新塑造城市景观迫在眉睫。

  当今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要体现其最深层次的目的———设计良好的人性化环境,充分营造环境对人的关怀。科学的规划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环境空间,也为环境保护创造了良好条件,初步奠定了一个园林式现代化都市的雏形。把城市建设当作一个艺术创造过程,规划先行,通过科学规划,把城市的整体与局部完美统一起来,讲究城市建设的整体和谐。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城市物资资源的持续利用上,更重要的应体现在城市精神文明和文化功能的持续发展上。

  城市按土地使用情况可分为公园绿地、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区域;按地理位置又可分为滨水区与山峦区,市中区与市郊区等地段;根据景观的形态和内涵的价值标准可分为特色景观与普通景观;按观察者所在的位置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等三个层次;按观察者本人的观察方式可分为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按景观的组成内容可分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及人文景观三大类。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可分为:

  地形地貌、山岳、江河湖海池、树木、绿地等;自然要素构成城市的原生景观而赋予城市最基本的特色。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电视塔、水塔、烟囱等)、道路、桥梁、街道、广场以及依附于其中的环境设施如坐椅、花坛、喷泉、雕塑、广告标识等;人工要素构成城市的次生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主要构形元素。

  各类车船飞机、生物、活动中的人们等;城市空间是人们生活活动的舞台,在这里表现出市民的生活习俗风貌。人的活动分为实用活动与休闲活动两大类,另外影响城市景观构成的还有时间、天象、水文等因素,由此而形成了城市的冬景、夏景、雨景、雪景、夜景等等变化。

  城市中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工景观,既有静态的硬体设施又有动态的软体活动,城市景观表现为各要素的交织与并演。城市景观艺术是一门时空的艺术,它随着观察者在空间中的移动而呈现出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城市整体景观由各个局部景观叠合而成。

  城市是历史的积淀,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与改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产生风貌。城市景观只是一个过程,没有最终结果。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加上当地居民的素质及所从事的各项活动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

  我们把合理、持续地利用、恢复、补充自然资源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这需要我们在景观设计上起用新的规划理念,这个新的理念就是将城市景观定位在实现更高远的目标,在规划设计中将自然环境与人性化相结合,以满足人类身体的、思想的和精神的需求,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一种归属感。对于规划而言,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新的规划理念着眼未来,把我们引向那些充满希望和最有意义的地方。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效益在于通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它应该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事实上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待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都牵涉到景观规划设计的主体及载体———人。也就是说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正确的认识,促进人类素质的提高。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以城市中的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协调配合,以满足人们的活动要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为目的的工作过程。其工作领域覆盖到从宏观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到微观的细部环境设计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城市总体景观、城市区域景观与城市局部景观等三个层次。城市景观设计是实现城市景观规划的设计,与城市设计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城市设计侧重于功能、空间的研究而带有景观内涵,而城市景观设计侧重于城市景观的研究而带有功能、规划的内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空间视觉环境的保护、控制与创造,它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土地所作的平面使用计划,其道路系统的组织与用地安排对城市景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做城市规划时就应该考虑到景观问题。城市景观规划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城市设计是实现城市规划的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对以人为主体的城市形体环境中各项物质要素所做的综合环境设计,是连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纽带。

  [1] 约翰.西蒙兹(美):《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2008第3期

  随着社会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逐渐步入小康阶段,对生活追求也有所提升,因此,对城市生态空间的利用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人们偏爱中国特色园林的程度,应当要求园林与规划行业的人才相结合,在城市规划的进程里,充分尊重园林景观的自然属性,将其融入到城市化的各个阶段里,结合城市规划中的轴线设计、空间设计、绿地系统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以此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塑造,实现所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绿色植物是城市景观塑造的主要载体,一方面能够净化城市空气,将汽车尾气、废气排放对人体的损伤尽可能的降低。另一方面,也能够隔绝噪音对城市中人居生活的干扰。因此,城市规划中增设特色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游客的旅游都有显著的改善。

  虽然大多数城市都已经认识到了城市景观营造的重要性,但是在绿化过程中出现了“千城一面的中国风现象,在滨河景观的设计中只是增设小亭子或者古典形式的长廊,或者在局部融入欧式园林的风格特征,既没有中国风的典雅也没有欧式风的活泼。每到一个城市都是同样的视觉感受,给予大家审美疲劳,导致厌烦情绪的出现,同时让游客不能及时辨别城市特征,是对城市规划地方性特色的削弱。

  城市不仅仅只是为居民提供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也需要在休闲和娱乐方面满足居民的基本要求。城市中高密度的建筑群将城市空前切割得七零八落,并不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因此,希望园林景观能够在一程度上为居民提供一个运动、休憩的场所,以此来扩充城市的基本功能。

  为了凸显城市的地方特色,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当充分将城市特色进行融入。对于历史悠久的城市,要凸出历史文化的特色;对于工业性的城市,注重工业特征的塑造;普通的城市,要注重特色点的挖掘。并且要结合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生态条件的多样性,这也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城市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主要是人,设计过程中,人的生活习性,适宜的空间尺度显得尤为重。因此,在有限的绿地空间中,利用各种环境设施条件,将其与城市中繁忙的现象相隔离开来,营造适合人生活使用的特色空间。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人在经历了一天的忙碌之后,能够有一个轻松的环境去享受生活的美好,放松一天中紧绷的情绪,便于更好的投入到新一天的努力中。

  园林设计在满足人民基本对休闲娱乐功能的追求下,更多的是通过美观性来体现城市特色。因此,要注重各种园林要素的布置和相关园林设施之间的结合,充分体现园林的美观性,将独具一格的设计特色表达出来。例如不同材质景观的结合要结合公园的主题进行设计;植物的组合要充分考虑到植物季相带来的变化;公园设施的设置要注重元素的掌控,以此来体现城市规划色景观的营造特点。

  室外环境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无论是景观设计中假山的安置、亭子与植物的结合、水体安全的控制等都应当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这一对园林景观使用较多的,增设安全措施和应急避险原则,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植物作为景观营造的重要基础元素,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样的植物搭配代表着城市园林设计的水平。但是,由于绿化过程的缓慢,我国在植物物种多样性上考虑较为欠缺,且大部分景观的塑造容易出现植物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发达城市相对来说情况好一些,植物多样性较丰富,但是配置不合理,不能显著突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仅只是孤植和树阵的组合,单一性较强。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植物多样性设计本身就弱。例如西北地区,由于自身气候干燥和缺水情况,植物本身数量少而且生存性能也较差。

  城市污染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雾霾等影响变得严重起来。园林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污染,但是由于数量与自然生长的林地相比较少,自身的调节能力不足,对严重污染的治理也是杯水车薪。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主要在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注重植物多样性的配置,在重点的景观节点,通过“乔灌草”的数量增设和空间尺度的结合,利用古典园林中移步换景、透景等园林设计理念,使得景观节点的设置变得日益丰富。

  在植物选择的过程中,大多植物是外地运输过来,因此要保留本土的土壤作为基质进行种植,而且要注重肥料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在维护过程中,形成定期修剪、浇水等手法,严格控制维护过程发生的变化。

  对于不同的地域来说,园林景观的色彩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变、南方气候较热,降水多,多以小桥流水等景观要素作为主要特点,突出温婉、平和的景观特征。北方等气温较高的地区,人民更偏重于亮丽色彩的追求。而民族特色显著的地方,则要符合民族色彩的搭配,突出形成地方特色。

  城市规划中融入特色园林景观的元素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城市居民的美观性要求,将人与自然中的和谐性充分体现。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目标,对于园林和规划行业的设计人员来说都是一大挑战,只有充分考虑城市的环境、园林的设计特征,了解地域的风土人情,将各方因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来,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营造目标。

  景观温室在构成要素方面可以分为自然、人文、人工3大要素。自然要素在景观温室中处于主体地位,欣赏温室景观游客的重要目的也是希望通过温室景观来体会不一样的自然景观,因此,景观设计师必须在温室景观中将自然元素放在重要位置。在温室景观中,最为常见的自然要素就是植物。景观温室在建立之初所进行的展览,就是以温室中培育的植物来作为观赏对象,如果说自然要素是景观温室中的主体,那么植物就是主体景观中的关键部分。植物能够为景观温室提供活力,是最具生命活力的部分。游览景观温室的多为城市居民,在混凝土与柏油路构建成的城市中,居民很难亲近自然,难以感受到自然之美。景观温室中充满生机的植物为游览者带来了难得的自然体验。一些景观温室能够更好地打造温室环境,通过山石来模拟不同的地形,从而更加丰富景观温室的自然性,通过山石来营造不同的空间,为植物景观建立打造基础。水在景观温室设计中也常常出现,水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根据景观温室的设计需要,可以对水体的呈现方式进行改变,在设计师的设计下能够通过水体来呈现多种形态,如瀑布、水池、溪水等不同的水景。水体与景观温室中的植物、山石共同营造微型自然景观,为游览者带来别样的自然体验。一些设计师为了使景观温室的景观氛围更好,甚至会在温室中引进观赏动物,动物的动态与植物的静态相互结合,构成了充满生命力的景观温室。

  景观温室虽然重在呈现自然之美,但是温室景观的建立是以人类科学技术为基础。景观温室是典型的人造自然景观,芒果体育最新网址景观温室是由钢架与透光材料共同组成,并在温室建筑内加入各种设计元素进而形成。景观温室与外界的环境有着巨大差异,设计师根据游览者的需求在温室中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内部环境,游览者在温室内可以进行娱乐休闲活动。之所以说景观温室是人工自然景观,因为温室内不论是最为基础的地形,还是充满活力的植物,都是经过人工设计后,在加上人工技术对植物生长所需温度、湿度进行控制调节后所建立的,因此景观温室具有人工创造性。景观温室具有多样性特征,景观温室虽然面积有限,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但是设计师为了展现最大、最丰富的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合理科学的布局,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了多种景观,例如,山石景观、动植物景观、水体景观等。丰富的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合理设计布局,使得这些景观相互映衬、有机融合,充分利用了温室空间,展现景观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景观温室在当前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景观温室以其独特魅力提供了休闲娱乐功能。景观温室能够为人们提供具有自然生态特色的休闲娱乐场所,远离城市的喧嚣,排解生活压力,使人们在这里获得愉悦的心情。景观温室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可以说景观温室是科学技术与自然杰出的结合。景观温室中不仅仅应用了环境、生态、景观等学科,还将应用科学、建筑学、园艺等专业知识加入其中。景观温室是各科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科技展示作用。

  景观温室建设项目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而规划设计是项目建设的指引,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在工作中做到科学合理。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前必须要到实地进行考察,保证温室规划设计符合实际环境。另外,设计人员与投资方、施工方进行有效沟通,要充分了解投资方的建设需求,保证项目满足投资方的要求。但是投资方往往对于专业设计没有深刻了解,当投资方的设计理念存在问题时应该指出,并提出改正意见。设计人员与施工方进行有效沟通保证施工进程顺利,进而节约施工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也在提升,对于休闲娱乐方式的需求也在提高,景观温室规划设计必须要突出特色发掘潜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突出文化特色是景观温室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温室实际必须要与温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确立景观温室的特色资源,从而与其它同类景观温室进行区分吸引游览者的关注。在内部植物种类、文化特质展现方面必须做到独树一帜,增强景观温室的特色,能够有利于景观温室更好地为旅游开发进行服务。

  虽然景观温室是人工造景,但仍要以自然为主。设计规划首先要确立主题并进行布局规划,景观温室的布局前提是以实际为主,其次要考虑到各个展示馆内植物的能量需求。由于在温室中各个展示馆所展示的植物不同,其所需要的人工环境也存在区别。为了给温室内的植物创建适合生存的环境,需要人工控制的介入,这就导致各个展示区植物对于能力需求存在差异。设计人员应该本着节约成本与资源的原则对各个展示区的面积方位进行规划。通常来说,能量需求较大的展示区面积不宜过大,而消耗较小的可以适当扩大。植物景观是景观温室中的主体,设计人员不仅仅要注意植物呈现的美观,还要加入植物的习性。否则为了呈现美好的景观使植物相互影响生长,将得不偿失。植物景观的塑造应该根据植物的形态、大小、色彩等美学特征综合考虑,运用植物造景手法,对各类植物的规划使用园林式配置,在景观温室中塑造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设计人员结合游览者的游览路线,将具有观赏性或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放置在人流量大的区域,在游客驻足休息时能够对植物进行品会。提升景观的文化内涵,将人文与植物相互结合,造就独特意境。地形对任何规模景观的呈现都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地形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受,通过地形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利用多样的地形配合植物,能够有效对空间环境进行划分,从而形成不同功能且景色各异的空间。在景观温室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利用地形的变化。通过对地形的变化能够影响景观温室中的排水情况。地形塑造在景观上最为直接的展现就是山体塑造,设计人员通过模拟塑造,可以在景观温室内建立不同形态的山体外观,为景观呈现与设计规划提供良好的基础。水景是景观设计中作为活跃的要素,在设计中,水景分为动态和静态2类。在动态水景中,瀑布、溪流通过声音、水的律动制造出自然的感觉带来生命的活力。静态水景包括池塘、水潭,静态水景中静静的水面与周边植物、地势连为一个整体,与不同的空间、景点产生联系形成整体感,引导游览者的视线,将风景视线展开获得良好的景观体验。在景观温室中,将诸如动水、静水、落水等不同的水景设计灵活应用在景观之中。

  根据项目的特点乙方的设计工作分 概念及初步设计 阶段。 深化扩初设计 阶段。 施工图设计 阶段

  甲方将项目总体规划方面的情况告之乙方,乙方根据甲方确认的项目总体规划和甲方对景观设计的初步设想,开展概念设计,确立总体景观设计的主题,能够和项目总体规划有机的结合,内容如下:

  (1) 乙方根据经甲方确认的概念设计及其意见,开展方案深化设计(进一步表达方案的构思和内容)。

  E) 用以表达主要景点( 经与甲方商定)的彩色效果或图片:主入口、中心道路、景观小品;

  扩初设计是为了控制景观设计的细部效果,并根据甲方确认的总体环境规划,完成分区的细化及深化设计工作。

  7. 园林照明系统、排水系统、喷灌系统组织的布置图及部分大样图、灯具的选型图;

  9. 植物品种和布置图及观赏特性(主要景观树木的选型图和选择苗木的艺术要求);

  参照国家及河南省规划设计收费有关标准,经双方协商确定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单价为 平方米。景观的计价面积为:总规划用地面积减去规划用地内建筑单体的总基础面积。即:总规划用地面积 平方米减去规划用地内建单体的总基础面积 平方米等与 平方米。则项目的总设计费=总景观设计面积乘以设计单价。

  1.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设计所需的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及项目的技术资料(包括设计所需设计院的总图。设计所含的所有专业电子版图纸)。

  3. 甲方对乙方提交的概念和初步设计方案审核确认后,在乙方进行深化设计时甲方不得原来的概念和初步设计方案而重新设计,否则甲方向乙方补偿合同额50%的修改费。

  1乙方发现甲方不能及时提供设计所需的图纸及其他技术图纸时,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赔偿乙方损失。

  2乙方基于本合同完成的设计成果著作权归乙方,不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将本次工程设计成果转让给第三方或用于其它方面和项目。

  3如果甲方不能按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设计费时,乙方有权终止设计。其间造成的延误的工期及其他损失由甲方承担,并支付乙方损失(按合同额的2倍)。

  2.甲方如果不能按约定要求与乙方交换意见,定期会审方案,图纸及甲方多次修该设计造成乙方工作延误,乙方可以解除合同,甲方支付乙方违约金。

  3.甲方对乙方提交的概念和初步设计方案审核确认后,在乙方进行深化设计时,甲方不得原来的概念和初步设计方案而重新设计,如果甲方执意要改变方案,应向乙方补偿相应的设计费。

  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土地占地面积是十分有限的,公园作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大景观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特殊的世外桃源般的风景,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所以,根据公园内部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必须充分利用公园内部的每一寸土地,地势高耸的地方适合修筑假山,并在上面种植一些树木、花草;相反地势低洼的凹地可以改造成池塘,再在里面植入些水草,这样,高山和池塘交相辉映,达到绮丽的效果,不仅不会浪费每一寸土地,也为人们提供了高山、流水的自然风光。

  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设计施工的费用,还要靠后期的管理和养护工作,所以,设计时不能浪费每一处设施,每一寸景观。例如:最大程度保持现有河流、湖泊、沟渠等风景,并且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地形,减少改造工程量;从环保、经济的方面考虑,保证土方就地平衡。公共设施的设置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要尽量顾及周围自然景观,与其和谐地保持一致,最少占用自然风景,保证公园自然景观的整体性,达到环境美化的功能。

  公园的自然风光是主流环境,人们也往往愿意在树木、花草中享受天伦之乐,所以,在布置公共设施时,一定要注意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比如:把凉亭设置在湖泊的小岛上;在树木集中的地方设置供游人休息的亭台等等。同时,公共设施的设置也要顺应自然环境,通过人性化设计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如果是北方城市的公园,公共设施应该尽量采用木质材料,颜色上选用红、黄为最佳,因为北方气温低,天气寒冷,这样的选材不仅保证了视觉上的美观,也使游客更舒服地休息。如果公园地处南方,就要考虑南方湿热的自然环境,公共设施材料应该多采用柔软又结实有温暖质感的材料,材料颜色要艳丽醒目,并注重防潮防锈,所以,最好选用塑料或者不锈钢加上亮色为主。

  在设计一个公园的时候,除了要考虑自然风光的美丽,市民游玩的愉快,还应考虑文化氛围的营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地方特色,市民才能在游览过程中有所收获。每个城市都有他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公园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设项目,不仅应该反映该城市的文化底蕴,还应该把历史的东西传承下去,这样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才会代代相传。在设计公园景观时,要特殊关注人文景观的设计,因为人文景观才是反映文化的载体,比如:在山东曲阜,这里是孔子生活过的地方,这里到处弥漫着儒家文化气息,这里的公园的人文景观就应该多采用与儒学和孔子相关的设计,可以在公园的大门的入口处,设置一尊孔子及其弟子的雕像,当外地人或者国外游客一来到这个公园时就会感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

  一座公园占地最多的就是自然植物了,树木、花草弥漫整个公园,但是要保证人们能享受这些景观,切身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就要在树木或者草丛中设置林间小路,可以采用木质或者石质的阶梯状曲道,游客在林间漫步不仅呼吸了新鲜空气,也在爬楼梯小道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或者在浓密的树荫下设置小登台,供游客热了或者累了时,在上面乘凉。

  人们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陶醉时,不免想寻求些新鲜的东西,比如,有人会想要是能有一只小兔子从身边飞驰过该多好啊,公园里的动物要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合理分类安置。长颈鹿要聚集在一个专门区域,营造好适合他们生活的空间,当游客看到他们时获得心旷神怡的舒服感受。

  科学合理规划一个公园,必须以尊重生态环境为基础,维持生态平衡;还要按地设置公共服务设施,比如:泛光灯、嵌地灯、洗手饮水池、公厕等等。

  公园作为城市的世外桃源,不仅仅是城市的绿色海洋,也是市民的休憩空间,公园为城市贡献了充足的氧气,给城市的上空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 没有公园的城市是单调的、木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规划设计好公园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美丽。

  城市绿地的服务对象是市民, 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市民创造休娱身心的美好体验(感受),规划的最终结果以实施为手段,以体验为目的。系统整合,城乡一体;景观分区,风情各具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 廊道 - 基质”的规划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化,实现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绿地效应。 同时,将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绿化紧密联系,把城市当成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根据现状自然环境条件,规划出不同的景观分区,各区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形成本区个性化的自然、文化风貌。

  园林绿地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尤其是一个城市的机场、车站、主要街道,这些地段的园林建设状况,往往是给新到这个城市人们的第一印象,因此,说园林是城市的大门毫不为过。若以上地段园林绿地装点丰富,绿荫覆盖,花草成片,且不同的道路以不同的绿化形式,由不同的树木花草构成各异的道路景观,处处郁郁葱葱,花香袭人,给人以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感受,不仅感到这个城市自然、美丽,而且觉得整个城市生机盎然,富有内涵。要想使城市景观做到如此花园式效果,规划中必须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调对比与层次排列,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及季相变化,创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立体空间艺术。利用文学、绘画的艺术规律,通过植物种植设计,把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并上升为诗情画意,创造主题,创造意境,创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形成特色各异的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景观,不要抄袭传统园林以建筑为主的套路,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只能作配角。要因地制宜,因形随势,要保护利用古老树木和自然景观,以适应生活情趣的多样化。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经济价值, 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靠建设园林城市来实现的。园林城市有一个庞大的植物群落,具有吞噬 CO2、 分泌杀菌素、吸附飘尘、减弱噪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及改善小气候的巨大能力,使城市形成无污染、无飘尘、无噪声、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园林生态环境。园林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园林城市最重要的标志。

  城市风貌决定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形成的风土人情。在建设园林式城市过程中,以城市的历史为红线,用园林艺术手法表现它的地理特征、传统特点以及现代风采,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城市风貌。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依山之城和滨海之城,文明古城和新型城市,其园林风貌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现在所提出的生态园林城市,属于“大园林”的概念,出发点是建立在保护、建设和完善城市大环境的共识之上,其归宿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环境。生态园林城市强调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相互依存和共生。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 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使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园林”强调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时,可借鉴以下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差异会促成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 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动态景观,将会呈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景观。

  保护自然遗留地内有价值的景观植物,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特点的植物,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和保护。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 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生态保护首先是整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应加强绿地建设,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蒸腾等生理、生化过程改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增加空气湿度,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滞尘,防御风沙,减低噪声,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从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都市公园是绿地建设最多、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措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发展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并对城市的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布局,从而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是加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

  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在园林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植物景观园林规划,营造其良好的氛围对我国园林建设非常重要。

  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 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 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酢浆草、金鱼草、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选用合欢、黄栌等耐盐碱植物;在建筑的阴面或林阴下,则应种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阴植物。

  植物景观设计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从科学性上获得成功。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主要包括寄生关系、共生关系、附生关系、生理关系、生物化学关系和机械关系。在实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考虑这些种间关系,有利于提高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例如,温带地区的苔藓、地衣常附生在树干上,不但形成了各种美丽的植物景观,而且改善了环境的生态效应;而白桦与松、松与云杉之间具有对抗性,核桃叶分泌的核桃醌对苹果有毒害作用。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景观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4大原则。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条件下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反应。它是由环境、物理特性、生理感应三要素构成。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间色彩明暗的对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间高低大小的组合,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形成富于统一变化的景观构图,以吸引游人,供人们欣赏。

  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植物的生长变化造就了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效果。此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置方式,运用植物组合美化、组织空间,与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协调景观环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景观小品是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景观的总体效果是通过精彩景观小品来体现的,为周围的环境增添了一笔亮色。景观小品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活设施小品、建筑小品、道路设施小品等,给人们的景观活动提供了观赏、照明、休息、导向等服务,提高了人们的艺术品位和思想境界,提升了环境的整体品质。第一,音乐喷泉,沿着主干道首先看到的是大的圆形广场,广场上设置了音乐喷泉,夜晚华灯初上,喷泉随音乐此起彼伏,在地灯的映衬下,让人们的听觉和视觉细胞跳跃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二,照明设施,公园内的照明设施选用了庭院灯、壁灯、草坪灯、地灯、水下灯等。这些灯形式多样,美观大方,节省电源,不仅能美饰环境,而且价格合理。第三,儿童乐园,以木台、沙地、攀爬架和错落有致的地台营造多种形式的活动空间,地面采用塑胶,呈现出儿童活泼好动的场景。

  城市道路铺装是整个景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道路景观铺装设计时,应协调好铺装的质感、色彩、图案等方面的问题。本设计方案依据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原则进行了规划设计,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主干道采用的是暖黄色和灰色相搭配的设计,初入园中就给人温暖感,加之蓝色花砖相衬,色泽鲜明而平衡。本方案采用的方砖表面有粗糙的纹理,耐腐蚀,耐高温,并且耐磨性和抗滑性好。亲水平台用防腐木板铺装,木板是一种“暖性”材料,给人以舒适感。水边铺上鹅卵石,人们赤脚走在纯天然的石材上可以进行免费的足底按摩。而且鹅卵石抗压、耐磨、耐腐蚀,可以随意造型,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石材。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 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

  扩初设计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不会象方案评审会那样分散,而是比较集中,也更有针对性。设计负责人的发言要言简意赅,对症下药。根据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要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未能修改的意见,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能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理解。

  在方案评审会和扩初评审会上,如条件允许,设计方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进行讲解,这样,能使整个方案的规划理念和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完美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会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说,扩初设计越详细,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中,我们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次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点与前一次不同:1、参加人员范围的扩大。前一次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这一次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这一次是精勘;3、掌握最新、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了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现在,很多大工程,市、区重点工程,施工周期都相当紧促。往往最后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先要先出图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是:1、总平面放样定位图(俗称方格网图);2、竖向设计图(俗称土方地形图);3、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4、土方平衡表(包含总进、出土方量);5、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主要材料表;6、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同时,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1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2、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准确的衔接和连续关系。总的说,每一专业各自有特点,在这里就不赘述。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大项目、大工程的产生,它们自身的特点使得设计与施工各自周期的划分已变得模糊不清。特别是由于施工周期的紧迫性,我们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图纸,从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图,以便进行即时开工。紧接着就要进行各个单体建筑小品的设计,这其中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另外,作为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往往同时承担着总体定位、竖向设计、道路广场、水体,以及绿化种植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他不但要按时,甚至提早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而且要把很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开会、协调、组织、平衡等工作…上。尤其是甲方与设计方之间、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更不可避免。往往工程规模越大,工程影响力越深远,组织协调工作就越繁重。

  从这方面看,作为项目设计负责人,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这一重任。

  严格来讲,施工图预算编制并不算是设计步骤之一,但它与工程项目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必要简述一下。

  施工图预算是以扩初设计中的概算为基础的。该预算涵盖了施工图中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总造价,建筑小品工程纵总价,道路、广场工程总造价,绿化工程总造价,水、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等。

  根据笔者的设计项目所得经验,施工图预算与最终工程决算往往有较大出入。其中的原因各种各样,影响较大的是: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增减,工程建设周期的调整,工程范围内地质情况的变化,材料选用的变化等。施工图预算编制属于造价工程师的工作,但项目负责人脑中应该时刻有一个工程预算控制度,必要时及时与造价工程师联系,协商,尽量使施工预算能较准确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状况。

  应该承认,某个工程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有投资控制所决定。近几年本市街头绿地建设中出现了单位单位面积造价节节攀升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此现象的孰是孰非。笔者认为项目负责人有责任为业主着想,客观上因地制宜,主观上发挥各专业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平衡协调在设计着一环节中,做到投资控制。

  我们相信,整个工程项目建成后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在一定资金保证下,优良设计与科学合理施工结合的体现。

  业主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会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看图属于总体上的把握,读图属于具体设计节点、详图的理解。

  之后,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在交底会上,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方面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将对口进行答疑,一般情况下,业主方的问题多涉及总体上的协调、衔接;监理方、施工方的问题常提及设计节点、大样的具体实施。双方侧重点不同。由于上述三方是有备而来,并且有写问题往往是施工中关键节点。因而设计方在交底会前要充分准备,会上要尽量结合设计图纸当场答复,现场不能回答的,回去考虑后尽快做出答复。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写到这期应该是到此为止了。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配合又是必不可少的。

  设计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其实,这一环节对设计师、对工程项目本身恰恰是相当重要的。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重大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业主普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针对这种工程,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设计师所在的同一城市中,该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结合工程建设指挥的工作规律,对自己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制定一项规定:每周必须下工地一至两次(可根据客观情况适当增减),每次至工地,参加指挥部召开的每周工程例会,会后至现场解决会上各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回去协调各专业设计后出设计变更图解决,时间控制在2~3天。如遇上非设计师下工地日,而工地上恰好发生影响工程进度的较重大设计施工问题,设计师应在工作条件允许下,尽快赶到工地,协调业主、监理、施工方解决问题。上面所指的设计师往往是项目负责人,但其他各专业设计人员应该配合总体设计师,做好本职专业的施工配合。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与设计师不同城市,俗称外地设计项目而工程项目又相当重要(影响深远,规模庞大)。设计院所就必须根据该工程的性质、特点,派遣一位总体设计协调人员赴外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配合。

  笔者从1999年11月参加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的 设计方案全国招投标工作起,至2000年12月工程施工结束,经历了一个园林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案修改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修改设计、施工现场配合等一整套过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其间无任何一个其他设计项目穿插设计。现工程即将竣工,本人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Copyright © 2017-2023 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湘ICP备1100271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