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公司动态分类
芒果体育APP下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十篇

  本文在充分研究城市公园及其改造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公园改造现状,探讨适合我国城市公园改造的发展之路。通过对单县湖西公园的调查,总结出其公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道路交通规划、公园分区、景点设置、出入口设置、竖向规划与植物景观规划、建筑设施规划及安全防护等内容,力图有效解决单县湖西公园的景观中存在的不足。

  城市公园是城市里的“绿肺”,城市公园不仅仅为城市居民提供环境清新的休息游玩于一体的空间,也为城市污染提供了一个清洗,城市公园承载着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重功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是城市居民接近自然的地方,也是体验自然景观的最好去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于是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个性化、特殊化,不喜欢重复和相似。单县湖西公园位于单县中心地带,附近很多居民都在湖西公园游玩,现如今湖西公园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无法使市民在满足个性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游憩,因此人们更加向往一个空气清新的场所以供户外活动,所以现在城市公园也变的越来越多。因此,把菏泽市单县湖西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作为项目选题。

  湖西公园,位于山东省单县,北依护城堤,南临单丰路共占地150亩,公园包含广场铺装、绿化、景观制作、灯具照明、喷泉水池等。昔日的湖西公园白天是很多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年轻人享受美妙爱情的理想胜地,晚上则成了人们娱乐的地方,不管是不是节假日,每天晚上都是游人如织。

  单县湖西公园景观设计对当地人文特色研究分析以及景观配置设计要素研究入手,去其糟粕留住精华,将其改造成一个清新优雅自然的户外环境,使其更具有人性化,满足当地人们的需求。

  在本次设计中,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也为当地市民打造不一样的绿色环保空间。单县湖西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以生态设计、人文设计为理念,针对每个不同的景观片区塑造特色,同时在视觉上及建筑上,保持一定程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在此设计方案中,生态上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功能性上着重体现安全性原则,开敞性原则,力图解决湖西公园过于单调、呆板、色彩运用不合理等问题,为当地市民提供一个简洁时尚又不失自然清新的游憩环境。

  本方案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自然式布局,由葱郁的密林,开敞的草坪,曲折的小路,景观小品组成一幅优美的景观画面,充分体现了自然的生态的意境。

  公园入口,公园入口相当于公园的门面,是公园整体形象的体现,也是公园内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更是划分公园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过渡地带。本方案次入口多个,设在了邻近街坊和客流量较小的地方,以供附近的市民人们进入公园。该公园南入口是文化形象展示墙和喷泉广场景观。

  有射灯,加上绿化种植不仅增加了文化墙的趣味性,还可以向人们表达了文化的韵味。地面铺装采用具有拼花图案的防滑地砖,增强了市民的安全性。

  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区是公园的中心,其中心的景观雕塑公园的主题,也是公园的标志。本方案中心广场位于公园中南部,广场上有纪念塔,是承接单县过去的历史文化。

  安静休息区,安静休息区是公园的主要景区,位于公园北面和西南两部分组成,因为这两部分没有靠近商业区,整体比较安静,所以把这两部分设为安静休闲区。本方案也考虑到安静休闲区过于呆板,所以又在该区域内设有景观小品,在满足市民休息的同时也能带来视野上的乐趣。

  儿童游乐区,儿童游乐区位于公园中南部,和中心广场相依,因为这是综合性公园所以游乐设施不像游乐场那么齐全,只是设有简单的游乐设施来供儿童游玩。

  老人活动区,本方案的老人活动区有动静分区,即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以健身活动为主依附于中心广场,静态活动区主要在公园北面,该分区包含于安静休息区内,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等项目,环境幽雅、风景宜人。

  滨水景观区,以水域为中心,往往构成公园中最具有活力的开放性空间,形成丰富的城市生活肌理。本方案的滨水区位于公园的中部,与原来的相比,位置没变只是形状不再局限于长方型,而是更圆滑。

  植物种植设计,湖西公园的植物种植设计,在满足其性质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讲究艺术构图,使全园具有,绿色覆盖,较稳定的植物群落。本方案设计在形式上以自然式为主,绿色为主色调的植物群落形成巨大的基底,在绿色空间种植几颗秋色树种,形成较好的视距和观赏效果,增添了公园景观的层次和节奏,常绿与落叶植物相配置提高绿化率,体现了空间的生态环保。

  道路及其铺装设计,单县湖西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中根据人的心理需求和游览观光路线,规划道路交通系。

  照明设计,单县湖西公园的景观照明设施具有使用和装饰两种功能。功能性照明主要是晚上为市民提供一个视觉清晰的功能。

  在本方案中公园内部的停车场,设置了观光游览自行车,采用投币式使用,观光游览自行车可以放至规定的不同的位置停车场,避免游人多走一些不必要的路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上升,居住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生活环境成为每个都市人的向往。设计方案利用“绿色、生态”为设计主题,通过功能性原则、生态化原则和审美性原则以及湖西公园景观规划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将其改造成舒适美观,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空间环境。让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人们更贴近自然,走进自然,获得一份宁静与惬意。

  单县湖西公园景观改造设计坚持以生态设计、人文设计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元素,通过植物、色彩及景观小品的搭配,使其成为一个规划合理,配套设施完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园。整个空间布局合理,各功能分区之间相互照应,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乡景气息,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户外活动的港湾,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心理和行为的需求,最终让市民能够充分享受到悠闲游乐放松的生活。

  [2] 吕正华,马青.城市环境景观设计[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肖笃宁,高俊.农村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J]. 农村生态环境,2001,17(4):48-51.

  [4] 张建,赵之枫,郭玉梅.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近年来大中小城市掀起的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公园又不得不以续建和扩建的方式在进行。在进行公园续、扩建更新时,其景观衔接问题的解决显得极为迫切。

  城市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园的续建,也就是在保留公园原有景观结构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按照总体规划内容,在原有土地结构和规划范围内,继续进行细部景观的建设(包括加建和维护)。城市公园的建设,往往会因工程量和财政资金状况而采取连续若干年分期建设的方法,也是续建。在续建过程中,一是易出现顺序问题,导致暂时的景观衔接问题;二是受社会经济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在景观局部上有所改变,导致续建景观与原有景观在风格和体量上的连续性和协调性上的衔接问题;三是在续建过程中盲目求新求变,导致景观的不协调甚至主题不一的景观衔接问题。

  城市公园的扩建是指在保留和延续公园原有用地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公园的实际用地情况增设景点增建景区,借以提升公园整体吸引力,从而增大公园面积向外扩充的建设方式。这种扩建的改造方式虽然也是公园改造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如果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指导及相应的法规约束,往往会造成公园环境的混乱无序,反过来也影响了公园的整体游赏环境的质量。

  景观概念在不同的领域里有着很大的差异。按照刘滨谊先生的观点,景观是风景景观概念的客观层面(风景是风景景观概念的主观层面),是典型的客观存在的形式概括,包括四个要素:景致;风光;山水;园林境界。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景观衔接应该是指景观在四维时空上的衔接。一方面是指,映入眼帘的景色画面的连续性,但又不是简单的具有连续性,而是景色画面要符合景观美景度的要求。即随着驻足点的移动变化,在视觉可见区域里的景物能够构成美丽的画面,无论在哪里驻足,画面都是连贯的、无遗漏的、都是没有缺憾的美丽景观。这是空间的衔接。另一方面,是指时间上的衔接,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与景观之间相互不发生损耗,能够健康发展,活力不减;以及随着四季的变化,景观的可观性不减。在续、扩建时,还表现为与原有景观的协调和融合性。

芒果体育APP下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十篇

  另外,从景观的定义和分类上来看,景观的衔接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衔接,还包括人文景观的衔接,以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衔接。同时还应该与其环境之间有一个区域性的衔接问题。

  从景观设计的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来看,续、扩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分为景观规划和具体空间设计两部分。

  (1)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与城市公园,城市公园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2)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的景观立意、景观形态、景观布局等。景观立意影响并决定城市公园的景观形态与景观布局。

  (3)城市公园景观详细设计:主要涉及城市公园景观内容的具体设计以及相关的设计手法问题。一般认为主要的内容要素有:地形、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水休、建筑小品等。传统的造园手法主要有:对景、障景、隔景、框景、借景等等手法。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和景观规划层面的设计应该从宏观的角度统一考虑,具体规划时,结合3s技术来控制;而景观详细设计应该更多地考虑人的视觉因素,即人的最大视角、最远视距和最大视野范围等等。

  (1)公园绿地系统整体性缺失。(2)城市公园系统开放性缺失。(3)城市公园景观系统层次不足。

  城市公园景观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公益性的游憩绿地。综合公园景观规划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为城市公园景观的受商业开发的影响,追求片面的景观美学对人的行为的忽视问题以及山水法园林模式的不适应性问题。

  (1)景观设计缺乏一体化。(2)景观建设的简单粗略。(3)对残障群体老龄群体考虑不足。(4)景观对象以静态的观赏为主,缺乏参与性。

  追求终极式的景观效果是在当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各个层面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终极目标式的规划方式相关。我国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规定分为近期(5年)和远期(20年)两个发展阶段,大量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远期发展目标来进行的,可以说,是一种终极目标式的规划方式,缺少对城市发展、建设过程的动态调控与指导,也就造成了所谓远期规划目标成为一种城市理想很难得到实现。也造成了公园规划目标因为经费等原因,长期不能实现,整体景观效果降低的结果。

  城市公园在续扩建时解决衔接景观的设计问题,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过程。既体现在公园建设的决策过程中,也体现在设计实施乃至使用的全过程之中。首先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框架的建立。要把系统化的思想贯穿在整个对策框架及其建议中。其次是建立景观评价体系和续、扩建城市公园衔接景观设计原则。

  (1)景观设计机制对策: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与多元投资的建设及管理机制;

  (3)系统对策:消解公园是终极目标;建立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加强城市绿化和绿线管理制度是保障;

  (4)景观规划对策:建立开放的城市公园模式;制定完整的城市设计纲要,保护开敞的景观空间;

  (5)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增加植物造景;保留和创造有历史文化意义和归属感的景观;增加开朗的景观,改造过分闭塞的区域;公园设施形象的一体化设计,并延伸至公园周边地区;增强科技文体活动内容,减弱机械活动;充分考虑各类型游客的需要;强调特色;增强公园景观设施的游客参与性;增强景观环境的安全感等几方面内容。

  应当指出,上述对策只是提供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范式,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的地方特点,提出切合自身的对策。

  城市公园的续、扩建是一个互动的、连续的、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内容、涵盖的范围相当之广。鉴于时间和能力有限,只能将其中一些最为基本、最为突出的问题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也无法对城市公园续扩建的整体发展方向、目标及其思路、途径等给出明确而具体的答案。具体解决办法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已续、扩建了景观,要检验其衔接性还应该用数学方法,比如利用数学矩阵进行模糊数学计算。

  中心花园是天津历史文化街区中最大的城市花园,布局精巧、特色鲜明。作为鉴证天津历史的城市花园,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特殊的历史纪念性、广阔的文脉延续性使中心花园超越了单纯的景观花园的范畴,可以视作历史性城市景观。

  中心花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是城市居民体验自然景观、户外活动、聚会息憩的场所,也是人们体验城市空间、认知城市的主要媒介,成为人们了解认识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延续性的窗口。人们通过公园的规划布局、植物景观、设施小品等,解读天津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进而了解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文化。

  随着天津市十四片历史保护街区的保护规划出台,中心城区的改造与更新成为城市规划的新任务。中心公园街区的整体保护利用是历史保护中我们应当思考的新问题,中心花园历史保护街区由于涵盖了众多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性城市景观,那么中心花园的整体保护利用规划将为众多历史保护街区更新探索新路。

  中心花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重功能,但是随着天津市的经济迅猛发展也给中心公园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中心花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心花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问题凸显,难以满足现代新型社会大众生活及审美的要求,并且与历史街区保护有着功能上的滞后性。如何协调中心花园与现代大都市生活变化之间的平衡,己成为中心花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天津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地质条件,选择本地树种中带有法式风貌元素的树种进行种植,体现地域的识别性和历史风貌识别性。

  作为开放型的公共花园,在布局中多考虑公众的需求,从景观布置到休息设施都要以市民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因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公园内部不能种植高大乔木,规划中选择了就近移栽的方法,有效的保留了大量古树,并且在景观设计中使得绿化面积增大,活动区域更集约,合理利用土地。

  作为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改造更新设计,既要保护原有历史文化元素,还要在设计中体现时代赋予的新功能,两者综合考虑缺一不可。

  根据综合分析将中心花园街区打造成为辐射周边的公共核心,充分考虑区位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利用,错位发展将街区定位为集中展示法式风貌特征,以精品商业、文化休闲和特色居住为主的综合型历史文化街区。中心花园则成为高端文化休闲为主的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

  (1)在花园历史风貌恢复方面出现过几种方案的比拟,起初想要恢复初始模样,但是无论交通流线还是功能格局都不符合街区的整体定位。而后提出恢复法式经典园林的设计构想,但过于奢华,不便管理和维护,且不符合公共开放型花园的风格。最终以法式经典园林元素为基础,结合路网格局和功能需求,形成了最终方案。

  (2)在历史记忆的延续方面,以中心花园的核心景观为切入点,恢复其建成时的八角凉亭,让历史脉络通过主景观唤醒人们心中的中心花园历史记忆,强调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和识别性,成为中心花园新的地标。

  (3)功能分区组织方面注重与周边建筑的联系,强调功能上的互补。外侧人行环路为商业建筑提供户外休息空间,两侧高大乔木形成的荫郁让步行空间更加宜人舒适。外环路内侧形成6个节点,不仅是次要的景观节点,而且还是人们休息活动的开放空间,有效的将外侧人流引入到花园的主景观区。花园中心为核心景观区,主要是提供观赏和地域标示性作用。

  (4)通过研究法国经典园林案例,结合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形成空间特征外高内低,强调绿化种植,几何放射的小尺度景观园林方案。外侧为高大乔木,中间过渡区为小乔木,内侧为灌木,核心是花坛。树种选择以法国梧桐布置于行道树及外侧;梨树、海棠、玉兰布置于中部过渡区;小叶黄杨、海桐、洒金桃叶珊瑚形成几何图案布置于内侧;核心区花坛因时节定期更换(图1)。

  人文历史与地域传统对城市历史性景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景观。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拥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和其所属的实体环境,共同构成了历史性城市景观。要在历史性城市景观设计中实现时空连续性,实际上就是要在设计中体现对城市文脉及地域的尊重。在中心花园规划设计中,尊重文化,保护传统,力求引出历史保护多项原则;同时也注重现代城市文化的发展要求,将现代与历史紧密相连,为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1]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建设,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当中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优美的景色、宜人的风景。因此,无论是风景区、公园、城市道路还是办公场所、住宅小区等都要考虑到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尽量做到园林设计与施工互动操作,这样也能使施工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施工之前的组织设计工作是搞好园林景观工程的关键。具体来说,包括工程项目、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工程量、工程利弊之处以及施工方案等方面。与此同时,也要确定劳动力的来源以及组织施工团队的职责分工、范围等。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和质量标准,有计划地将电源、水源、道路交通等布置到应有的位置之上。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第一,土地格局和自然过程。前者包括地势、山水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后者主要是指园林附近的生物及非生物流,例如植物的成长、动物的运动、风等。整体来看,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是生态学、现代地理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结合。第二,技术的使用。其实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技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直接反映,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摆脱了对特定自然过程的依赖和利用。例如,用电灯取代自然光,用地基和墙体阻隔水流和风等,这些设计从使用角度来看,会给我们带来便利,但是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如果使用过多,则会失去设计的地域特色和自然特点。第三,色彩搭配。作为景观设计最基本的造型要素之一,色彩能够赋予一个事物最鲜明的特征。任何色彩都具有色相、纯度、明度三个基本要素。色彩三要素的组合搭配可以使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画面,给游人以视觉美感,使其从心理上和视觉上对看到的事物有一种别样的感受。色彩点缀人们的生活,为世界带来五彩缤纷。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色彩的运用不同,色彩在人们心理上、生理上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当人们看到黄色、红色或者橙色的时候就会联系都火或者阳光,因此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为暖色系。不同的色彩在人们的心理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情绪,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色彩为园林设计服务。第四,生态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原则基础上,从生态平衡角度来针对山景、水景、绿景以及石景等进行综合设计和搭配。第五,经济性。国外的一些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多经济实惠、崇尚朴素,甚至有些设计根本不需要铺张设施,就能够体现出原本的设计理念,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近些年来,山东省城市绿化投资每年都高达5亿元,多处彰显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例如恐龙公园、潍河公园等建设项目,不仅彰显出了城市特色,也使得该城市的绿化量有了突破性的增加。2011年,山东省全社会投入城市绿化建设资金就高达150亿元左右,环比增长4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高达16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山东省已经建成了覆盖市、县、镇三级完整的园林城市体系。据民意调查显示,山东居民对其周边绿化满意度高达96%,对创建园林城市的支持率几乎达到了100%,充分表现了山东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确确实实有了可喜的成效。整体来看,山东省城市景观园林绿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且园林设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第一,绿化发展模式上,山东省园林绿化由量的扩张转到了质的提升,重点强调增强城市景观园林绿化的内生性,落实绿化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制、法人制、质量监督制和监理制,并加强城市绿化科学的应用性研究,在工程施工、选种育苗、栽培养护等环节都提高了科学技术含量。第二,绿化建设模式上,山东省增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到节土、节能、节材、节水等措施,使有限的能源和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合理的分配,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第三,绿地植物配置上,山东省开始实行生态型绿化,将植物配置转到复层配置模式上来。据研究表明,复层植物配置的生态效益比单一的草坪要高出50倍以上。因此,在当前城市景观园林绿化设计中,一般会首先确定植物密度,并形成乔、灌、花、草各类植物相结合的多样性格局。第四,绿地结构布局上,山东省较为强化绿化的均衡性,加强旧居住区的绿化改造和提升工作,增加绿地面积,补植大规格苗木,并着力于提高县城和小城镇绿化水平;第五。在绿地管理上,山东省一直致力于从粗放式管理转移到精细化管理上来,完善植物配置,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由当前至本世纪50年代,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朋间将会有许多的城市面临人地关系复杂,环境恶化,绿地景观衰退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工作、居住、生活等方面的环境要求不断提升。

  无疑,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无可替代的重要内容。就当代城市公园绿地而言,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提供视觉审美效果,或者是单纯为城市居民创造休憩娱乐场所,更需要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创造引入自然与新时代人文要素的景观作品,以回应城市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人、城市、自然之间的矛盾。景观设计在走向完善的进程中,表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时代赋予了当代景观设计师们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多种角度诠释景观,探寻适于中国城市发展的景观表现形式。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出现,反映了当代景观设计师对城市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思考,是其在探索过程中,找到的一种应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公园绿地建设模式。

  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社会,从80年代以后中国的城市也进入了向大规模第二,第三产业转型的阶段,城市中衰退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地区开始了重建与复兴,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和城市化程度迅速提升,这一过程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的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破坏了城市及其周边原有的环境结构。

  城市环境结构的改变要求出现新的城市景观形式,这种新的景观形式必须能够刺激城市生态环境结构的良性发展。许多景观设计师试图采用西方成熟的景观生态规划以回应这种要求。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是指综合考虑景观的生态,社会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时空契合关系,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及原理经营,管理景观,以达到既要维持景观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又要满足持续利用土地的一个重要的生态规划途径。这种景观模式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发展无疑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中,开始兴起景观生态规划的热潮,许多城市绿地被匆忙地改造,以发挥其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中国城市本身的结构,规划目标,建设成本以及这种新型景观形式本身的复杂性与中国城市经济的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景观生态学指导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的实践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采用景观生态规划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的参与,而中国城市中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相对匮乏,也使得这种景观设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下,中国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需要另辟蹊径,景观设计师开始在公园则溯忡尝试引入示范型生态景观建设的模式。

  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是“以人为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精神生活产生更高层面的追求。传统景观形式所表现的文化意味及其基本的娱乐,休憩功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人们希望环境中所出现的景观能够传递具有当代人文气息的城市语境,希望新的景观形式能够关注时代的主题,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体现当代人关注,保护环境的意识。示范型生态景观正是具备了这样的教育意义,它利用生态技术手段向人们传达环保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升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所谓示范型生态景观是指在某一生态技术领域具有典型性代表作用,将艺术手法与生态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景观创作形式。示范型生态景观以其突出的宣传,教育作用,将赋予了生态美学特征的景观作为范例向人们展示生态景观的意义,唤起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它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示范型生态景观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能够为周围的城市环境带来具有绝对意义的生态效应,而在于它具有明确的示范意义,前瞻性地向普通大众传达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态信息。这种生态信息的传递是感性的,直观的,容易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示范型生态景观所应用的生态技术应该在某一领域与景观的结合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处理方法或处理机制上具备典型特征。如成都府南河畔的活水公园就包含了以生态水处理技术为典型特征的整套示范型景观,通常该类型的生态景观都会配以较为详尽的生态技术原理与作用机制的解说标识系统。

  示范型生态景观所运用的生态技术及其示范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某一时朋内具备示范型的特征随着物质手段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现阶段认为已经是很成熟的生态技术会随着历史的进程,科技的进步退出示范的舞台。

  当代的生态型景观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手段的展示,同样是人文性的反映。建造景观自古以来就包含人们对环境与社会的认识,包含人们改良自然环境的需求。当代的生态型景观反映了一批富有责任感的景观设计师对高速度城市化背景下,对产业转型引起的城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思考。希望找到回应城币环境变化的设计手段,并利用生态原理及生态技术以示范形式做出了改良城市环境的实践性探紊。

  园林景观艺术形式是园林景观审美情趣的外化。示范型生态景观所折射出的园林美体现了生态美学的观点。中国生态美学的研究主要开始于1994年,实质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美学,是生态学在美学领域中的延伸。具体而言,生态美是生态美学提出的核心概念,是指生态系统自身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它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美,也包括社会生态美,精神生态美。当前的示范型生态景观建设还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美和社会生态美的领域。

  在中国城市公园中,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实践活动在20世纪末期逐步展开。在20世纪90年代深圳特区的“箐箐世界”中出现了以废旧轮胎,回收易拉罐组成的景观形式,是景观设计师实现他们对于示范性生态景观理解的雏形。在当时的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此后,国内的其它地区也先后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示范型生态景观。

  1998年,世界上第一座高扬保护水环境旗帜的主题公园—活水公园在成都建成,标志着示范型生态景观在城市中的发展日趋成熟。活水公园展示了锦江支流的净化过程,设计师从两个角度展开设计。首先建立了完善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尽管每天只能净200立方米的河水。但是水体净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溪,池塘等都一一展示。污水的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一目了然。其次是在整个系统的旁边安置了不同形式的解说牌,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说明如何通过自然作用净化水的过程。该设计对于吸引游人,尤其是儿童,并对其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大有裨益。公园的整体布局呈“鱼形”,由鱼嘴而入,走向鱼尾的整个游览序列充分展示了健康与活力,更显示了其生态美,以“鱼水难分”的成语借喻水是生命之源。作为全世界少数几个在城市中心建造的水源生态处理场所,活水公园是难得的环境教肓范本。它通过每一个设计元素,在带给人们视觉审美效果的同时,激发其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热爱,并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的示范型景观模式。

  2003年在北京举办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活动中,所有的应征方案中都出现了示范型生态景观。

  在以展示湿地水循环处理为主题的景观“通向自然的轴线”方案中的,“芦汀花溆”景区内,设计了专门的科普教育基地,向人们展示湿地净化水的过程。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中,同样也出现了具有教育意义的水。

  循环系统。以水渡槽为主体,提升森林公园的湖水,北京园林学会设计联合体的方案则以梯田形式,利用“中水过滤系统”,使水从湿地过滤后,排入到湖区。湖滨的小湿地采用了“湖水自洁循环系统”。此外在方案中还设计了两个太阳能生物污水处理系统,与生态展示厅相结合,展开生态示范教育。

  由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与澳大利亚URS有限公司共同提交的“龙凤呈样”方案中,特别以“环保教育中心”为命题,设计了示范型生态景观。环保教育中心位于湖区,湿地和森林交界处的中心位置上,通过与森林公园各个有关地点联网的计算机系统使得游人可以在线(on line)观测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环保中心本身则采用能源自给的建筑模式,通过雨水回收系统和自我循环的污水处理系统,以生态示范的形式展示新型的景观建筑是如何减少对城市自来水供应的依赖。 Ⅴ示范型生态景观发展趋势的探究

  现有的示范型生态景观主要集中在生活污水的生态处理领域通过模拟自然净化水体的过程形成人工湿地景观或者是直接将工业或生活废物当作材料用于建造景观小品。前者是通过景观艺术手法和生态学原理相结合再现自然界中的景观模型,而后者是对社会文明产物再利用形式的探讨。

  可以预见,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带动示范型生态景观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设计师们对人类与自然环境间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自然运行的生态机制的深入了解,进行更为深入地了解与探讨,将在景观作品中引入多要素,多元化的生态科学技术,相信以建设2008年绿色奥运会的契机,中国的城市公园绿地中会出现诸如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永久性能源利用相结合的生态景观以相应的景观载体作为示范,显示其应用价值及前景。

  在城市中,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影响使用者的行为,同时对于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也具备倡导作用。示范型生态景观在愉悦大众的同时,其宣传,教育作用潜移默化的推动人们对于生态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实际上,示范型生态景观就像是城市建设一方良药,随着时代的进步,会更加有效地倡导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使其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复兴中遵循时代主题与发展方向。

  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审美意识的变化与进步,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建设离不开园林景观艺术审美的导向。毕竟园林景观艺术是“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

  目前的示范型生态景观中所展现的生态美学艺术是直接的,短暂的,仅表达生态系统自身的自然形态美是不够的。景观设计师在未来将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在考虑到城市生活的各个美学角度以及社会和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创造示范型生态景观深层次的社会生态美与精神生态美。

  工业废弃地,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等。在城市的发展史中,这些工业设施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它们往往见证了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1]。

  天津在环渤海城市圈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在城市建设方面起着引导与推进作用。滨海新区在区域政策上被赋予如同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上海浦东同样的地位,在政策上加快了天津乃至周边区域的城市化脚步。

  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天津的城市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主导型第二产业逐步被第三产业所代替,导致了很多传统工业基地的结构性衰退。同时,第三产业吸引了外来人口,人口流动性加大,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在此过程中,工业用地逐步由城区向转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天津市主城区工业企业逐步向近郊区和滨海新区迁移,近郊、远郊工业区逐步成型[2]。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生产、通讯、运输技术和方式的出现,使原有工业、交通、仓储用地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导致功能性衰退[3],以致形成城市工业废弃地。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是针对位于城市城区的废弃工业场地,通过景观途径对场地自然要素和场地构筑物、建筑物、机器等设施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在尊重场地历史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科学和艺术方法,结合新技术手段来改善场地生态环境,恢复其生态环境,结合工业遗存创造新景观,营造一种为人们提供活动、户外休闲、娱乐等多重体验的具有鲜明场地特征的公共空间[4]。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在欧美经历了萌芽、发展到趋于成熟的过程。现代城市公园的象征,设计于1857年的美国中央公园,就是将城市中环境恶劣的废弃地营造成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开创了利用城市废弃地建造城市公园的先河。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出现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如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保留了工厂内的高炉和车间,并利用生物技术清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成为保留工业景观和运用生态技术的设计典范。随后80-90年代欧洲城市复兴运动与内城更新,出现了在城市工业类地块上的城市公园,如巴黎雪铁龙公园、拉维莱特公园这样的现代城市公园。随着9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更新改造,将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时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新世纪后悉尼奥运会的千年公园和韩国汉江仙游公园都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新设计趋势,即强调场所精神内涵,尊重地区历史文脉。

  目前,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已有成功的实践案例,本文选取了天津主城区的南翠屏公园、滨海新区的紫云公园作为实践项目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和特点进行分析,来说明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在天津取得的成功经验。

  紫云公园位于天津市塘沽区中心城区东部。在改造之前这里曾经是天津碱厂用来堆放废渣的三号路碱渣山,也是三座碱渣山中堆积量最大的一座,高度6-12米,占地1.5平方公里。经过认真的论证,从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几年的艰苦努力,治理完成该区域中体积最大的三号路碱渣山,治理碱渣1060万立方米,整理出151万平方米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碱渣400万立方米建设了一座占地33万平方米,山体表面积为36万平方米的山体公园―紫云公园。

  改造前碱渣中氯化物含量严重超标,产生的废渣、废液不仅对周边居民区和城市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而且污染海河下游水体和入海口近海域水质。另外,碱渣山位于滨海新区了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更阻碍了城市交通,制约了城市发展。

  利用碱渣配比制成工程土。通过向碱渣中混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经搅拌、晾晒、碾轧等处理后,制成可用于基础设施工程的填垫土。芒果体育APP下载利用这些工程土,形成七座连绵起伏的山峰,构成公园的主景。

  堆山改造。在保留和强化现状已有的部分碱渣谷地貌的基础上进行堆山改造,采用空间绿地围合的形式,使游人站在高地形上观看碱渣的原始风貌和原始地形。

  强调生态景观与自然题材景观的融合。充分利用碱渣山的特殊景观效果,在废弃的碱渣堆场上营建城市山景公园,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绿地的新题材,另一方面在被破坏的城市环境中营造生态的绿色天地,成为滨海新区新的城市景观。

  在景观分区上形成自然之舞景区、蓝色天际景区、绿语林溪景区、生态林景区、原生景观保护地五个景观区。每个景观区各具特色,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把构成景观的各个要素,以景观语言向游人展示恢复后的内容。

  紫云公园是在城市工业废弃地上利用工业废料来营建的城市公园,这样的实践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为数不多的。它不但成为以环保为主题的城市公园,更体现出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新生态技术和设计手法。

  南翠屏公园位于天津市区西南部,规划总面积35.6公顷,被城市交通干道和大型居住区所环绕。在历经20余年的建设过程中,消化了约500万方建筑渣土,在这些城市废弃建筑垃圾的基础上矗立起了一座大型城市山水园林。

  公园的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山水园林造园手法与现代设计理论。整体空间布局突出中国式山水园的景观特点,以山为筋骨,以水为血脉。湖区景观强调开合收放的多变滨水空间,山地景区强调植物多样性以及山体与水系的空间联系。

  生态设计手法主要体现在对堆积的建筑垃圾的生态修复,通过植物自身对土壤土质的长期修复作用,逐步降低土层中的污染程度,从而利于植物多样性。节水方面,利用中水技术和雨水收集系统减少自来水使用。此外屋顶绿化也大规模运用于服务建筑。

  多样性的植物景观是自然山水园林的特色,也是南翠屏公园设计的重点。按照生境的不同划分为湿生植物、疏林草地、缓坡混交林、陡坡林地四类植物景观群落绿。公园山上共种植乔、灌木12万余株,山下种植树木21万株。大面积水域和大量树木绿地将起到减少风沙、减弱风力、吸滞尘埃、净化空气的作用。

  南翠屏公园是在城市废弃荒地上用废弃建筑垃圾堆山而建的城市山水园林,公园设计充分考虑本市气候因素和园内地形、土壤等条件,合理分区,科学地应用抗旱、抗碱等植物,利于形成远期动态的生物平衡,达到最好的生态效益。

  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设计受到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影响和启发,使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价值得到了关注和提升,将生态、美学与艺术的思想融入到设计中,为天津市以后的此类景观设计乃至整体的城市建设寻找到了最佳的发展途径。

  [1]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25-28

  [2] 郭少锋.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更新思路初探.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7

  作为一个城市的开放空间,城市滨水公园是从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因此,建造一个风景优美,集休闲健身、亲水娱乐、生态自然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公园,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一个宁静、清新、自然、优美的活动场所,还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及城市形象。

  沈水湾公园是沈阳市的大型滨水公园,沈水湾公园东起浑河大桥,西至沈铁桥,全长7.5千米。沈水湾公园2003年7月投入使用。本次改造的范围是东起浑河大桥,西至工农桥。沈水湾公园座落在金廊腹地,集自然、亲水、生态为一体的总体风格,园内碧波荡漾,层林叠翠,有自然风景区、亲水休闲区、健身娱乐区,浑河通航码头也在其中,为市民提供夏季游水的好地方。

  由市政府命名并设立的奥林匹克健身路在沈水湾公园内。园内天然的渔场,每天都有大批垂钓爱好者来这里钓鱼。沈水湾公园园内设建身场地,儿童乐园,网球场。本着“创造自然湿地和城市森林的感觉”,园路、水体、绿地搭配合理,色彩清新明快。整个沈水湾公园以树木、花卉、造园为主,休闲娱乐广场、大型亲水平台及木栈道、湿地等主要形象,创造出即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要求,又能提高市民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文化修养的都市园林。以它特有的宁静、清新、自然、优美的环境,倍受游人的喜爱。

  设计定位:依托现状资源,对景观进行有效提升,充分利用浑河这一绿色自然的纽带,将自然带回城市中来。规划设计全民健身带展现沈阳崭新的风貌与地方特色,将浑河滩地打造成为沈阳市重要的绿化生态带、滨水景观带文化旅游带、经济活力带。

  设计理念:本次方案的设计理念是力图通过河流将自然融入城市,使浑河成为一条延续自然的绿色纽带。

  (1)保留场地原有的景观主路,但被保留的景观主路将被赋予一种特殊的装饰性设计:首先,明确了各个道路的功能和作用:自行车路、人行路分开,形成真正的人车分流,既保证了行人的安全,又保证了自行车行驶的畅通;其次,在自行车路上,设计了“叶子”图案,夏季时,树木葱郁,树影斑驳,映衬在道路上,与路上的图案相互呼应,冬季,路上的图案使整个园区的气氛更加丰富;同时,自行车路将整个园区贯穿起来,形成一条自然地景观带。林中小路多采用嵌草铺装,更加生态、自然,也与“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的理念相结合;同时结合园区内植物,让人们走在其中有回归自然的舒适感、清新感。

  新加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计以一种非常流畅自然的形式体现,除安全用车和紧急用车以外,其它车辆不允许进入园区。几乎所有的入口都设有停车场,游人在停车场停车之后,步行进入公园。沿河岸种植特色乔木,打造一条美丽的滨河景观大道,让您在这样一个优美的河畔尽享一天的美景,在浑河沿岸与滨河大道相连接的几个观景平台,市民可以欣赏到浪漫且色彩丰富的日落景色,尤其从北侧边界看去,景色更加美丽。

  (2)一条穿梭于沿岸植被间延续的红色健身带鲜明的体现了设计主题――“体育融入自然”: 皇家大道是此次设计的重点,在承接了自行车路的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塑胶健身步道,使全民加入到健身行列中。市民在这里可以体验户外运动项目,在运动的同时还可以亲近自然。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市民的健康,而且可以为市民提供结识朋友的平台。

  (3)沿河的木栈道及木平台重新改造,不仅为前来垂钓的爱好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休闲空间,同时给市民提供了亲水的机会和平台,让市民在工作了一天后,远离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来到大自然的怀抱,尽享自然地宁静,给心灵一次洗礼。

  场地现状植被状态良好,这为我们植物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尽最大可能保留现有植物,在此基础上新增一些植物,从而使原有植物的结构更清晰,层次更加丰富,但却始终保持一种自然的形态。

  考虑到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植物系统规划设计时,将现状植物进行保留,同时增加新的植物。有自然式的植物组团,也有延续机理的规则式植物种植。上木植物种植分为自然式密植组团,单个疏林植物组团,行道树与林荫大道。林荫大道选用了山桃、李树等观花植物,在水边的林荫道上营造优美诗意的意境。行道树选用了五角枫、紫椴、水榆花楸、榆树。单个植物组团选用了臭椿、白蜡、刺槐、国槐。自然式密植组团选用了四种混交林,多种混交林,使植物群落更加稳定。下木植物种植的区域为草坪区、草坪与绿篱区、水生植物区和一些自然种植区域。草坪区为绿色净空区,草坪与绿篱区域中,绿篱选择辽东水腊树,其他下木选择耐荫的观赏草以及多年生的球根花卉。水生植物选择菖蒲、泽泻、千屈菜等耐水湿而观赏价值高的植物。自然式种植有四种混合种植形式,多种地被花卉进行多花色的配置,展现自然之美。

  在园内服务设施设计上,主体结构和材质上统一,形式上结合滩地景观“自然”的设计理念,根据功能的不同,有不同的设计。

  公园内缺少公厕,为市民带来不便。所以,在保留原有可用的公厕的基础上,在人流集中处,新增了三处公厕,并且结合小卖,更加满足市民的需要。公厕在设计时,采用防腐木原木饰面,更加生态自然,并且与园区的自然环境协调、呼应,不仅有功能作用,更有景观效果。

  同时,公园内的广场中增加大量的体育健身器材,为全民健身提供方便。公园内的家具小品数量不足,到节假日或游园高峰期则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给市民带来不便。对此,在道路、广场及球场周边,都布置了座椅、垃圾箱等小品,座椅形式及尺寸根据不同功能分为座椅、躺椅等,为市民服务。在园内增加指示牌、导示牌、车档等设施。在人流集中的地方以及道路周边,布置了自行车停放处,更加人性化。各小品及设施的材质基本采用防腐木,使生态在整个园区似花儿一样蔓延。

  在城市新城建设过程中,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的新建改建。但这些公园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的公园往往生硬的覆盖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甚至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乡土景观。新建的公园往往缺少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虽然漂亮,却缺乏主题且但难以让人回味。面对这些问题,在满足基本的功能的基础上,如何因地制宜,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体现文化氛围和时代特色是目前设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案例重庆陈家桥滨河公园设计,希望能探讨一些与之相关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项目概况。陈家桥镇位于沙区西部大学园区东边,属于沙坪坝区新区拓展用地。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陈家桥镇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当地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2.1公园性质。根据公园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城镇景观,改善整个城镇的环境质量,丰富公园休闲内容等方面出发,该公园的性质定为:以植物景观为特色,集休憩、娱乐、健身、儿童游戏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休闲公园特征的城市区域综合性公园。

  2.2 设计立意和主题。首先,公园位于这个区域的中心地带,商业居民多,人气非常旺,主题应该符合时代主旋律,且被普通群众普遍接受。“和谐”就是非常好的主题。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完全符合我们公园的性质和功能,弘扬了主旋律,使整个场地具有很好的“精气神”。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就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面。一,“和而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二,政治和谐,一种社会政治安定状态。三,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总之,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

  整个公园用多个有“和谐”之意的成语来命名,合起来概括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比如在主入口立一块石碑,用行书字体书一个大大的“和”字。然后在每一个园区入口处立石碑或景墙,刻上每个园的名字,并注明出处和含义,还可加上简单阐释和理解和带点警句意味的。或者取成语中的两个字加“园”或“池”为名。顺序应从“和气致祥”开始,因为这个是个概括的意义。其次依次是自身、夫妻、兄弟、朋友、民生、国家。从“小我”开始,到与家人、兄弟、朋友的和,再到百姓、民生、国家之“大和”,气势逐渐增强。

  和气致祥:出自《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意为和睦融洽,可致吉祥。(致祥园)和光同尘:《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原意为对光荣和尘浊都同样看待,不分显耀微贱。也指随俗浮沉,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和光园)和衷共济:原为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共济园)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盲目苟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园)琴瑟调和:形容夫妻恩爱,感情融洽。《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琴瑟园)埙篪(xūn chí )相和:比喻兄弟和睦。《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篪园或者伯仲园)时和年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诗经?小雅?华疏》:“万物盛多,人民忠孝,则致时和年丰,故次华黍,岁丰宜黍稷也。”(年丰园)民和年稔:犹言民乐年丰。《后汉书?孝桓帝纪》:“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迩洽同。” (和稔园)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通和园)

  2.3规划指导思想。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公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公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休闲功能要求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公园主题弘扬时代主旋律,以“和谐”作为公园规划指导思想。环境的和谐,景色的自然,滨水的野趣为公园的最大特色。尤其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原有地貌有很大一部分是亲水空间,应尽可能的保留一部分,这也是滨河公园最应该有的特色。

  2.4基本原则。(1)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城市综合性公园。(2)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

  3,设计方案构思。(1)根据功能定位及空间景观序列,将公园相对划分为四个区域:中央主景区;疏林过渡区;密林区;滨河亲水区。(2)设计应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有重点和个性,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心理。(3)精细设计公园服务中心、茶室、廊架等园林建筑小品,使之成为公园中的点睛之笔。中央主景区位于公园大门入口景观视线上,由较大面积的铺装步道和有“小桥流水”景观的

  水体及中心观景广场连成最大的景观轴,是人们在公园的主要集散地方,在本区内设计有水池、小桥、花架,廊桥等众多的园林景观内容,构成了公园的主要景观。注重道路广场铺装材料多样化,追求色彩、质感的对比和统一,场地面拼花图案美观大方。道路布局随地形变化形成不同视线高度,多种景观层次的空间,并在其间设不同高低层次的休憩空间,以利于游人休憩、观景。

  4,植物配置与分区说明。绿化树种拟选用牛长健壮,病虫害少,易于养护品种,绿化栽种时拟成团、成丛并分层种植,同时根据配置的疏密搭配有意识地形成开放与郁闭的空间对比。绿化主调树种为表现春季景观的红、白玉兰和海棠。两侧绿地中栽种由黄山栾树,深山含笑和香樟等高大树种组成的混交林,并结合鸡爪槭,茶花等灌木。入口对景处的花池中栽植不同色彩的四季草花,其强烈的色彩自然成为景观中心与焦点。为使植物配置力求形成多层次的牛态群落,我们考虑在水系及周边地带种植水牛、岩牛植物,沿石坎种植攀岩植物,以及布局多样性的灌木群落等。

  5,滨河亲水区。在桉树林中穿插架空的木栈道,临岸逐渐降低。置于河中的平台,是桉树林架空木栈道的延伸,这里水面开阔,视线通畅,是观赏河岸景观的佳处。野餐区采取组团的形式,依据地形设置环路贯通,在沿岸设置毛石滩,供游人休憩,现有林木作为重要景点保留。亭子茶室为游人提供休闲景观系统及遮风蔽雨的重要场所。绿化主调树种选用枫香、腊梅和美人茶,突出秋、冬季色彩,并配置了大量的香花灌木。

  本文阐述了中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单元性、协调性、安全性、地方特色性特点,研究了中小城市园路规划布局设计和园路铺装设计等技术问题。

  1.1中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单元性。1.2中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中小城镇的道路景观更具有地方特色。只有结合地形、节约用地、考虑气候条件、注重环境生态,中小城镇的道路尺度才更适合人们的生活。1.3中小城镇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安全性。城镇道路的安全性要求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心理感受、行人的视觉感受和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组织等多方面因素。对于驾驶员来讲,道路的安全性是首要的,而乘客观赏的道路两侧风光,会反映出城市的整体风貌和社会气息。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人们对弯道、上下坡或前进方向的加减速等都产生与静止完全不同的动感。节奏单调的视觉环境会使人感到疲倦,甚至引起困倦等不必要的危险;反之,急剧的节奏变化也会使人惊慌失措。所以,城镇道路景观的设计必须保持基本的张弛度,以恰当的节奏变化和景观片段的重复,形成舒适的道路景观。城市中不同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是不同的,疾驰的车辆和漫步的行人对道路两侧的感受差异巨大。行走的人们能够体验更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要素,封闭的空间使人感觉私密,开敞的空间则使人感觉舒畅,色彩斑斓的道路景观环境会使人产生视觉上的享受。在行人体验为主的道路景观中,需要考虑各种植物和构筑物的色彩、质感和肌理的搭配和组合,使人们在行走过程中产生视觉上的景观享受。同时,可在道路景观中放置一些体现当地城镇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或个性化的铺装等,形成丰富的道路景观,并展现出地方特色,突出城镇道路景观的个性。有很多城镇以道路景观作为标志性的门户景观,如迎宾大道,以植物为主题的特色街道等,都能够有效加强城镇的识别性。1.4中小城镇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地方特色性。在许多城镇的中心区都设有步行街,以商业、展示为主要功能,承载着较大的人流,也是展现小城镇地方特色的主要区域。步行街造就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古典与时尚的交汇,步行街区文韵悠悠,商味浓浓,力日益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打造了一方生活休闲、观光游乐的新福地,其美丽和繁华尽展了现代城市的文明和发展。

  中小城市园路规划布局设计方法如下:a.对收集来的设计资料及其他图面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初步确定园路布局风格。b.对公园或绿地规划中的景点、景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c.对公园或绿地周边的交通景观等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可与有关单位联合分析。d.研究设计区内的植物种植设计情况。e.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确定主千道的位置布局和宽窄规格。f.以主干道为骨架,用次干道进行景区的划分,并通达各区主景点。g.以次干道为基点,结合各区景观特点,具体设计游步道。h.形成布局设计图。

  目前,我国机制标准砖的大小为240mm×115mmX53mm,有青砖和红砖之分。园林铺地多用青砖,风格朴素淡雅,施工简便,可以拼凑成各种图案,以席纹和同心圆弧放射式排列为多。砖铺地常用于庭院和古建筑物附近。因其耐磨性差,容易吸水,适用于冰冻不严重和排水良好之处;坡度较大和阴湿地段因易生青苔行走不便故不宜采用。目前,已有采用彩色水泥仿砖铺地,效果较好。日本、欧美等国尤喜用红砖或仿缸砖铺地,色彩明快艳丽。大青方砖规格为500mm×500mm×100mm,其平整、庄重、犬方,多用于古典庭园。

  冰纹路面是用边缘挺括的石板模仿冰裂纹样铺砌的地面,石板间接缝呈不规则折线,用水泥砂浆勾缝。接缝多为平缝和凹缝,以凹缝为佳。也可不勾缝,便于草皮长出成冰裂纹嵌草路面。还可做成水泥仿冰纹路,即在现浇混凝土路面初凝时,模印冰裂纹图案,表面拉毛,效果也较好。冰纹路适用于池畔、山谷、草地、林中的游步道。

  碎料路面是指用碎石、卵石、瓦片、碎瓷等碎料拼成的路面,这种路面图案精美丰富,色彩素艳和谐,风格或圆润细腻或朴素粗犷,做工精细,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和较高的观赏性,有助于强化园林意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情调,多见于古典园林中。

  [1]华克见.小城镇园林景观设计指南[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6.

  [2]褚泓阳,屈永建.园林艺术[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9.

  [3]韩轩.园林工程规划与设计便携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1.

  [4]徐晓珍.小城镇基础设施规划指南[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10

  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中,植物景观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的整体施工质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并且需求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如何在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风景园林中设计别出心裁的植物景观是园林行业的发展重点。本文主要就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做了探讨。

  在城市设计规划中,风景园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项目,风景园林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自然环境,并且能够让城市中的人们感到舒心和安逸。而作为风景园林的核心项目,植物景观影响着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好坏。对于植物景观的设计,是体现园林整体的设计规划方向和思路的过程,并且是提高风景园林的自然气息以及艺术气息的重要步骤,所以做好植物景观的设计工作才能够更好的设计好风景园林。

  我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体系是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园林建设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些诸如“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的现代化园林设计理念,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有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上,长久以来我国的设计师们已经有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产出,并且指导着我国未来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在目前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植物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使得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更加宽阔的领域和更加全面的思路[1]。

  现代长久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们,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于自然的渴望更加的迫切,更加的希望能够亲近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在现代园林的设计时,主要分为了两种类型进行设计,一种是“以人为本”的园林设计,这种园林主要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植物的设计也是以人的需求为主,目前大多数的园林设计都是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使得植物景观在种植时能够满足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生活的需求,例如城市中的小型绿地、以及住宅、工厂等地方附近的小型园林。另外一种是突出自然的理念,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设计的园林,这种园林是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模拟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然后建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供市民们欣赏和生活。这种园林主要是在城市的大型绿地以及滨水的公园,郊区的公园等地方进行设计。而园林设计的规模越大,就越要注意保护自然的原生态景观。所以在建设现代化园林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造生态化完整循环的生态园林,并且对于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要进行协调,保护好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发挥出风景园林的真正意义,做到城市与园林的和谐统一。

  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时要经过五个步骤,首先是分析现状,其次进行概念规划,第三步进行方案设计,第四步是对方案的深化设计,最后设计施工图,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设计配合[2]。

  (一)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之前,对园林的施工地方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个阶段是指导植物景观设计方向的关键,保证了园林施工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实施。在分析施工地区的现状时,主要要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和周边考察三个工作。资料收集是对施工场地所属的城市地区的规划理念以及植物的地域性分布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且收集当地的基本气象、土壤、水温、地质的情况以及当地与植物相关的一些传说和典故。现场调研就是对施工产地的土壤等情况进行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分析是对施工地区周边的整体绿化情况,以及周边的建筑物等情况进行了解。

  (二)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是设计师根据施工地区所属城市的整体规划理念,结合现状分析的资料对植物景观的设计提出一个大概的规划思路,并提出整个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新意和特色。

  (三)设计方案。在规划好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之后,就要进行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是调整规划概念中的层次以及内容,并且将概念进行深化和细化,将宏观的概念方向变成具体的细节步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要将规划的宏观内容全面有序的展开,将植物景观的特色进行分区,并整合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然后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方案。

  (四)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内容的再次细化和调整。将方案这几中的内容借鉴园林植物配置和设计的原则,对植物进行分类,归置,并且表面种植的数量和需要间隔的距离等,深化设计是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同步进行的细化过程,是对方案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全面的调整。

  (五)设计施工图。施工图的设计囊括了植物种植的施工以及工程的预算、工程的监管和验收等工程的各个方面具体细节的设计。施工图能够准确的表达出种植某种植物的目的以及种植植物的具体步骤和细节。植物的施工图明确了植物种类、名称、种植位置、行距、数量、规格等大多数需要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并且表面了植物的选用情况以及种植植物苗木的质量,苗木的移栽方法等资料和要求。是最终进行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3]。

  (六)施工配合。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可控的情况而出现种植的问题。施工配合就是在施工中对现场施工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并重新设计的过程。设计师要在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出现的问题,并且对现场的施工问题进行解决和优化。这个过程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效果和最终的施工质量,所以设计师要积极的对施工进行配合。

  总而言之,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遵循现代园林设计原则,并且做好设计前的现状分析,提出具有特色的规划概念,同时提出全面的设计方案并且加以深化完善,形成指导施工的施工图,才能够使植物景观在施工中更加有效,使风景园林的质量更加优秀。

  [1]牛艳玲.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00-4104.

  [2]任斌斌,冯久莹,李树华等.模拟邯郸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6):870-877.

{Copyright © 2017-2023 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湘ICP备1100271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