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芒果新闻分类
文昌网评:立足三大功能优势 全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标志性城市

  2023年7月,习再次视察江苏时强调,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广陵作为大运河的原点城市,应当担当时代使命,在呼应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发挥优势资源,把大运河广陵段打造成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自然与景观相得益彰的标志性城市,让这一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

  1、历史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到隋炀帝开通隋唐大运河,再到明清时期修缮京杭大运河,2500多年的运河漕运积淀了两岸丰厚的文脉资源。大运河遗产点覆盖了水工遗存、各类伴生历史遗存、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相关联的环境景观等主要遗产类型。沿河沿线散布着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74处。其中,湾头镇作为大运河进入扬州的第一道湾、古邗沟与运河的起点,湾头特色小镇建设也被列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初稿)》。

  2、水清岸绿的生态价值底色。绿色是运河文化的底色,是大运河生态保护的重要内涵和鲜明标志。近年来,广陵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聚焦宜居水廊、生态水廊、文化水廊、活力水廊建设,还河于城、还河于绿、还河于文、还河于民,关停取缔10余家“散乱污”企业,栽植乔灌木1.3万余棵、地被草坪约33万平方,形成运河沿线公里绿色防护带;建设江扬大桥、文昌大桥等桥头公园,全面提升大运河沿线的生态绿化水平,水清、景美、宜居的生态廊道正在逐步形成。

  3、多元融合的产业资源禀赋。大运河广陵段自北向南全长15.39公里,不仅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主干线,也是宁镇扬一体化等国家和江苏省战略的交汇叠加区域。近年来,在文旅产业融合方面,建成开放扬州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开放梅花书院,广陵有盐正式开街运营,让文物遗迹焕发出“新生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添活力、增动力,芒果体育APP下载拥有各类非遗代表项目87个,非遗传承人110名,系列非遗主题文艺作品充分展示广陵传统文化之美。文旅产业发展不断出特色、创品牌。广陵区创成首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皮市街旅游休闲街区入选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明清古城和茱萸湾入选扬州“运河十二景”,扬州京杭大运河(广陵段)文化带建设暨明清古城保护项目入选2022江苏省重点文旅产业项目。

文昌网评:立足三大功能优势全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标志性城市

  按照“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和大运河文化带的国家战略要求,与其他运河城市相比,我们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开发、利用和打造方面还有差距,具体主要表现在:

  1、大运河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协同建设融合度还不高。大运河和长江两线交织,畅通东西,贯穿南北,构成发展的“十”字坐标轴,推进大运河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建设,既符合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要求,也有利于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辟新空间、新路径。但目前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协同度结合还不够紧密,如何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融入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打造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2、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仍存在矛盾。大运河文化带广陵段虽有足够的资源禀赋优势,但文化遗址遗存散状分布,辖区内运河遗存建筑的权责多头管理、交叉不清,运河文化整体保护提升难度较大。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不足,在保护过程中,仍面临着重“有形”遗产、轻“无形”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脱节等问题,缺乏整体性保护理念,使遗产与原生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相脱离,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

  3、产业融合发展空间有待拓展。随着航运功能的衰退,“因河兴城”的城河共生关系日渐松散,运河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关系还需重塑。目前,对大运河文化内涵挖掘的深度、融合度还不够,缺乏创新性传承与创造性转化的有效路径与载体,由盐运、漕运文化以及因此而衍生出来的美食、园林、曲艺、民俗、水工等运河文化元素整合推介不足,一些与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关注度、参与度不高,围绕运河尚未形成超级IP系列产品与服务。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未能形成立体式、综合式传承的良好趋势。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广陵如何在运河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方面走出特色、走在前列?首先要对标国家规划、衔接国家战略,挖掘长江文化与运河文化之间的融合点,聚焦运河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产业功能,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形成大运河保护、传承、融合的广陵样本。

  1、突出生态功能抓保护,打造“十里外滩”的新图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首当其冲是做好生态保护这篇文章,树立“齐手抓修复共建运河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运河水生态修复、湿地建设、园林绿化、景观营造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尊重自然之美,落实截污控污、清淤疏浚、生态驳岸等工程,保护河道的自然属性,改善城区水景观及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绿色航运建设,着力提升运河“黄金水道”功能。植入景观IP,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管控机制,严格生态空间准入管理,实施桥梁亮化美化、临河建筑物立面改造、沿河节点公园建设、标志景观打造等工程,打造水绿相间的生态廊道。加强廖家沟、三江营水源地各类生态功能区保护,维持“鱼跃、蛙鸣、鸟飞、蝉唱”的生态景观。减轻运河负荷,推动运河沿线产业布局去“重”就“轻”,促进运河沿线、深耕文化功能重传承,擦亮“运河十二景”的新名片。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中,省委信长星书记也提到大运河是绵延的文化根脉。深耕运河文化功能,要落实好文化内涵挖掘、物态保护和活态传承三方面工作。围绕“三性”,挖掘运河文化内涵。紧扣大运河文化的历史性、人文性、科普性,系统排查、梳理各类遗产资源,挖掘好、整理好、提炼好与运河广陵段相关的古今名人、诗篇佳作、历史故事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展示。围绕“三古”,推进物态文化传承。聚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目标,推动大运河与古镇、古城、古运河有机串联。作为拥有2500年历史的湾头古镇,可以发挥其独特区位优势,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以运河历史为基础,以玉器产业为特色,以文旅产业为内核,再造“上扬州,拢湾头”的繁华。在明清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中,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和历史文化街区综合环境提升工程,实现城市肌理与保护发展互促共进,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围绕“三文”,突出活态文化传承。深度挖掘扬州市井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做好扬州清曲、弹词等传统曲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传播,持续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推动运河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旅游项目策划和旅游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

  3、激发产业功能促利用,担当“古运河重生”的新作为。点上,立足“运河十二景”,赏运河名城风华。借助茱萸湾风景区“全国自然教育基地”优势,打造自然、人文教育圈,开展户外研学行、快乐亲子游、露营基地、玉文化沉浸式体验等。在明清古城,将广陵路、皮市街、仁丰里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与东关街互联互通互动,利用非遗技艺体验、举办地方民俗活动等互动体验增强游客新鲜感,借助美食博主来探店、网红景观打卡、最美庭院评选等,放大旅游效应。线上,以需求为中心延伸场景,开发承载运河记忆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如乡村体验游、古城研学游、生态康养游等新型业态,拉长旅游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差异发展、互补共享的全域旅游新格局。面上,以运河文化为引领,活化利用大运河广陵段沿线工业遗产,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形成大运河“十里外滩”都市生活圈,逐步打造“千年运河·水韵广陵”文化旅游品牌。(方玉)

{Copyright © 2017-2023 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湘ICP备11002717号-10